Page 11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1

社会· 2017 · 5

   方公里和 1945 年以后的 35 万平方公里(哈夫纳, 2015 :第十章,注解
   97 )。韦伯担心的东部地区“波兰化”成为现实:与 17 世纪的欧洲版图
   相比,波兰东部领土的最突出部分向西推进了 500 英里,与德国的边界
   推进到奥得河,整体上向欧洲腹地平均推进了 150 英里(帕尔默, 1997 :
   6 )。韦伯当年的论断固然刺耳,但正如特赖布( 犜狉犻犫犲 , 1983 )所说,从德
   国的民族利益角度来看,他所预言的国土危机成为现实。不过,韦伯在
   1897 年之后没有再集中对相关的政治和政策问题进行研究。 1918 —
   1920 年,他在维也纳和慕尼黑重拾教鞭,但未等到发展出完善的国家
   理 论 就 去 世 了。 此 后,温 克 尔 曼 在 编 撰 韦 伯 的 《国 家 社 会 学 》
   ( 犛狋犪犪狋狊狊狅狕犻狅犾狅 犵 犻犲 , 1956 )时,按照政治领袖、民主、议会制政府等题目加
   以组织,符合当时人们认为的韦伯的理论架构和方法论立场,然而也去
   掉了韦伯论著的现实基础、思想背景和实质问题。因此,研究者认为韦
   伯的政治见解与学术观点之间存在相互抵触之处,并对后来者形成知
   识上的挑战(贝顿, 1989 : 12-15 )。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搁置韦伯研究者基于伦理立场的纷争,讨论其
   社会政策的经验基础,进而挖掘其背后可能蕴含的理论洞鉴。本研究
   的起点是韦伯在 1893 — 1895 年完成的对德国东部地区农业工人的研
   究。从具体论述来看,他与恩格斯的观察有不少相通之处,都刻画了德
   国农业与农民的困境,以及工商业者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受到压制的
   状况。从学术的传承上来看,韦伯继承了历史学派经济学将民族国家
   作为一种前提的立场,在德国自由主义渐衰和社会主义兴起的思想氛
   围和经济学的学科视角( 犛犮犪犳犳 , 1984 )等影响之下,韦伯有关国家的论
   述具有平衡理念与现实、普遍与特殊的意图。本研究从韦伯的德国东
   部地区的农业社会学中发展出关于国家边界与边疆的研究,认为边界
   在所具有的政治与经济、文化意义上对德国社会原有的社会秩序、支配
   关系等造成根本性冲击,并认为这是韦伯所担心的德国只实现了表面
   的政治统一,而实际上处于实质的分立与分离问题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个社会学家,韦伯的名声始于他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经济
   伦理、近代城市的兴起等研究,而其“农业—政治”研究中所形成某些基
   本政治理念持续影响着他对德国国家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的思考,值
   得深入挖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韦伯式”( 犠犲犫犲狉犻犪狀 )的理论框架,即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与民族传统基础上的国家建设与治理理论。

    · 4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