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0

边疆、边界与国家:韦伯的“农业—政治”研究的理论启发


       但是,韦伯的政策立场给他从两方面带来消极影响。从政治层面
   看,韦伯提议封闭边界,与当权的保守派普鲁士贵族和农业利益集团的
   立场相左,这影响到韦伯的政治前程。 1897 年,他一度曾被内政部考
   虑担任证券交易立法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即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和
   游说而未果( 犅狅狉犮犺犪狉犱狋 , 2002 )。
       更持久的质疑来自社会学界。对韦伯政治立场的批评性态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出现了( 犕犪 狔 犲狉 , 1944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盛行一时,
   新锐的、自由主义倾向的德国青年一代学者对韦伯持非常强烈的批评
   态度( 犕狅犿犿狊犲狀 , 1984 ),认为韦伯涉入政治,其思想中存在民族主义和
   沙文主义倾向,具有与其方法论立场不一致的强烈的价值立场,使得他
   的政治社 会 学 著 作,甚 至 一 般 社 会 学 著 作 的 声 望 亦 受 影 响 ( 犚狅狋犺 ,
   1965 )。
       本文认为,用韦伯的社会政策立场来质疑他作为社会学家的声望
   本身就存在某种逻辑混乱:一项社会政策与相关的社会理论研究在内
   容上可能结合紧密,但在方法论立场上各有其逻辑。以简化的方式来
   说,前者是属于“应然”而后者属于“实然”的问题,前者致力于实现特定
   的价值目标,后者尽管有一定的价值立场,但以接近社会现实为追求。
   韦伯在他后来的著作,如《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中的“客观性”》《社会学
   与经济学的诸科学之“价值中立”的意义》等中,集中讨论了方法论的问
   题,指出社会理论与社会政策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根本不同之处。在
   1895 年的演讲中有关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他实际上提出了比较明确的
   立场,即政治经济学在进行说明和分析时是“国际的”(亦即普遍的),而
   当就特定国家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时,它就必然与特定民族紧密相关
   了( 犠犲犫犲狉 , 1994 : 15 )。因此,在提出社会政策建议时,韦伯对其一个方
   向上的伦理前提与另一个方向上的理论基础有清楚的认知。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针对韦伯的价值立场的争论忽视了韦伯
   著作中所包含的对即将到来的真正风暴的预警:在统一的德国已经发
   展为欧洲最强经济实体的情况下,韦伯看到了其体系的失衡之处,发出
   了某种“盛世危言”。此后, 20 世纪欧洲版图的发展表明,韦伯对德国
   东部地区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他在 1895 年的演讲中提及的易北河以
   东诸地在一战之后尽皆丧失,德国东部领土被波兰、苏联和捷克斯洛伐
   克等国划分,国土面积从 54 万平方公里减少至 1919 年以后的 46 万平

                                                            ·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