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0

现代忏悔的发生学: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


   题的思考之中,并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之中的核心焦虑之镜面。而
   这 一 焦 虑,就 是 关 于 忏 悔/坦 白 ( 犮狅狀犳犲狊狊犻狅狀 / 犪狏狅狑犪犾 )与 自 我 认 同 的
   焦虑。
       现代人在忏悔之中成其自身或者迷失自我。现象学地看,从福柯
   到约翰·奥尼尔( 犑狅犺狀犗 ’ 犖犲犻犾犾 ),对于这一生存状态的讨论线索,最后
   集中在了现代学术传统中最为重要的忏悔现象———弗洛伊德的诊所治
   疗。在这一讨论之中,伴随着学术史的变迁,现象学的传统与精神分析
   的传统逐渐扭结在了一起。所以,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将这
   二者的纠缠清理出来,以便发现我们如何可能在学术思想史中来讨
   论它。

       一、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的交互可能性:保罗·利科的努力

       “重返弗洛伊德”是拉康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口号。不过,本
   文着重讨论在社会理论传统中,特别是在从福柯到奥尼尔的思想史中
   对于弗洛伊德之传统的延续,尤其是对弗洛伊德诊所治疗技术的思考。
       然而,奥尼尔的思想受现象学影响极深,要在现象学社会学与精神
   分析之间建立关系并不容易。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有着各自的
   明证性起点、观看角度/视域、观看方法与研究传统。在胡塞尔与弗洛
   伊德去世 30 年之后,保罗·利科在其刚刚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尽管对
   于两个传统的反思性重构可以使得我们对于诠释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
   解,然而这需要对于二者之认识论基础( 犲 狆 犻狊狋犲犿狅犾狅 犵 犻犮犪犾狊狋犪狋狌狊 )与理论
   结构有着同样的反思。进而,利科将这一在两个传统之间循环往复的
   反思性重构冠以主体考古学( 犪狉犮犺犲狅犾狅 犵狔狅犳狋犺犲狊狌犫 犼 犲犮狋 )之名而加以统
   筹。这虽然更像是一个来自于精神分析的概念,然而在利科看来,却有
   着更为普遍的哲学意义。最后,在利科看来,这一主体考古学乃是一种
   基于黑格尔现象学传统之中的辩证性思考方式,有着其终极目的的
   “互补性对立”( 犮狅犿 狆 犾犲犿犲狀狋犪狉 狔狅 狆狆 狅狊犻狋犻狅狀 )( 犚犻犮狅犲狌狉 , 1971 : 341 、 342 )。
   利科认为,只有这样,在这两个流派之间进行建设性/实证性( 狅狊犻狋犻狏犲 )
                                                          狆
   比较,才有可能发展出一个实在与完整的领域,尽管这一实在与完整绝
   非仅仅是实证性/积极性的,同时还有可能成为向回追溯的考古式的
   ( 犪狉犮犺犪犲狅犾狅 犵 犻犮犪犾 )与回归式的( 狉犲 犵 狉犲狊狊犻狏犲 )。
       在利科那里,关于精神分析的研究传统是一种关于历史的诠释,而

                                                            ·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