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169

社会· 2016 · 6

                      表 1 :因变量“行为倾向”的操作化
    若您 的 权 益 受 到                    选择
    侵 害,您 会 怎 么   调查   合并  形成 3 个         分离“选择人数” 因变量:“行为倾
                  结果       二分变量     人数 犫   中的交互部分      向”及人数分布
    办 犪
    忍气吞声           417      变量 1 :
                                  1423 人              沉默     458
    发发牢骚          1240      沉默
                                            无交互部分
    找单位领导解决       1089
                            变量 2 :
    寻求法律援助        1772            2245 人              依法    1323
                            依法
    上访 犮           550                         
    直接还击侵害您的人      308      变量 3 :
                           攻击      546 人              攻击     124
    寻机会发泄愤懑        288
                                            交互部分     无倾向    1088
      合计: 5664 (次数)         合计: 4214 (次数)             合计: 2993 (人)
     注: 犪. 该多项选择题缺省值为 52 ,即共有 52 人未作选择。
      犫. 个案在同一类别中的多重选择不作重复计算,比如,某个案同时选择
          了“忍声吞气”和,“发发牢骚”,在二分变量“沉默”中记为 1 (人),而不
          是 2 (次)。
      犮. “上访”是在法律框架内的一种行为,仍旧属于合法行为。至于“上访”
          性质是否转化,属于另外的探讨问题。就“上访”本身而言,不能视为
          非法,因此,本研究将其归入“依法”倾向。

      这一调查问题是一个没有侵害情节和程度等内容的抽象情景。这
   种情景不具有认识价值,但具有方法意义,或者说,这种情景在现实生
   活中不存在。我们不是探讨这种情景本身,只是通过这种不存在的情
   景建构一个没有内容、不受情景干扰和只反映内心“性情”的行为倾向,
   以保证行为倾向的形式化。如果存在“内容”,则难以判断行为选择是
   “内容”导致的还是内心“倾向”的真实反映。形式化还可以保证在此基
   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性,其研究结论对于理解现实情境下的
   行为同样具有价值。
       回答项设计为“最多可选 3 项”。这一设计在变量操作化中的作用
   是:“可选 3 项”相当于给调查对象 3 次选择机会,如果 3 次机会全都选
   择同一行为倾向下的子项,就反映他对该行为倾向存在内心偏爱;如果
   调查对象仅选其中 1 项或 2 项后不再作其他选择,或某行为倾向下的
   子项只有 2 项,调查对象作出选择后就不再选择其他项,即他宁可放弃
   机会,也不选择其他行为倾向,同样说明他具有内心偏爱。也就是说,

    · 1 6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