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184

执政党对私营企业的统合策略及其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犓犲 狔 狑狅狉犱狊 : 犆犺犻狀犲狊犲 犆狅犿犿狌狀犻狊狋 犘犪狉狋 狔 , 狆 狅犾犻狋犻犮犪犾 犪犫狊狅狉 狆 狋犻狅狀 , 狅狉 犵 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犪犾
     犲犿犫犲犱犱犲犱狀犲狊狊 , 狆 狉犻狏犪狋犲犫狌狊犻狀犲狊狊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
   改变,但在政治上依然保持权威治理体制(曹正汉, 2011 )。是什么原因
   使得这一体制能如此长期稳定?缇塞( 犜狊犪犻 , 2007 )认为,中国的制度变
   迁是沿循着一条“体制不变、政治在变”的路径展开,这使得中国政府无
   需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就可以满足以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各类经济主体
   对权力的要求。但另一方面,经过 30 多年的放权式改革,中国共产党
   对思想、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政党—

   国家”体制演变为一种收缩( 犪狋狉狅 狆 犺 狔        )过程(沈大伟, 2011 ),非国家控制
   性社会力量迅速成长和集聚,造就了一批游离于既有政治体制之外的
   新兴经济社会力量。其展现出的拓展行动空间和自组织化的冲动 1 打
   破了政党国家既有的权力利益格局,给政党国家的政治结构带来挑战
   和威胁(弓联兵, 2012 )。
       因此,那些已经积累了大量经济和社会资本的私营经济,尤其是那
   些游离于现有政治体制系统之外的私营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
   “体制外集结”的潜在能力。如果执政党对这种“自组织化冲动”采取放
   任自流的策略,新兴社会阶层就可能自组织化为一支反对性的力量,进
   而对执政党的执政合法地位和社会稳定构成切实威胁和挑战,那么,在
   中国的市场转型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自主并与国家权力抗争的私有企
   业主阶层出现呢?黄冬娅( 2014 )对现有研究梳理后认为,这一推论并
   不成立,中国出现的是一个依附于国家,并与国家共谋的新兴社会阶
   层,执政党利用其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通过政治吸纳和组织嵌入的统
   合策略,有效化解了来自新兴社会阶层的压力和挑战,使这些力量成为
   政党国家的组成部分,与政党国家共谋共生(李宝梁, 2001 ; 犆犺犲狀犪狀犱


   1. 本文的“自组织化冲动”主要指的是,社会行动者(私营企业主阶层)在体制外自组织集结
   为某种可能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构成威胁的经济或政治力量的一种“冲动”。

                                                          · 1 7 7 ·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