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167
社会· 2016 · 4
著的年份虚拟变量的影响,得出“在经济增长背景下,居民的幸福感有所
提高”的结论。遗憾的是,以上研究均未直接检验“幸福感悖论”。因为
缺乏对于经济水平的直接测量,这些研究也没有使用合适的长期模型来
检验经济水平变化与幸福感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直接检验“幸福感悖论”,
我们将同时关注在短期和长期背景下财富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不同于其他跨国比较研究所采用的以国家为单位的框架 ( 犞犲犲狀犺狅狏犲狀
犪狀犱犎犪狉 犵 犲狋 狔 2006 ; 犛狋犲狏犲狀狊狅狀犪狀犱 犠狅犾犳犲狉狊 , 2008 ; 犈犪狊狋犲狉犾犻狀 , 犲狋犪犾. ,
,
2010 ; 犛犪犮犽狊 , 犲狋犪犾. , 2013 ),本文着重考察省级经济水平与居民平均幸
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选择以省作为分析单位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不平衡,地区间差异很大( 犓犪狀犫狌狉犪狀犱犣犺犪狀 犵 1999 ),并不适合将全国
作为一个同质性的整体来考量。此外,与跨国研究相比,考察一个国家
内的地区差异也有效地排除了文化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安排对各国
“财富—幸福感”关系的混淆性影响( 犎犲犾犾犻狑犲犾犾犪狀犱犘狌狋狀犪犿 , 2004 )。最
后,与已有关注个人收入对自身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不同,本文着重考察
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居民幸福感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关,探讨整体的
经济增长能否提高全体的福利,由此为经济福祉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关
系提供经验支持。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对“幸福感悖论”的基本观点和过去四
十年的经验证据做一个梳理,介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相关
研究工作;模型部分讨论在横截面分析和长期分析中使用的模型;数据
测量部 分 介 绍 中 国 社 会 综 合 调 查 ( 犆犺犻狀犲狊犲犌犲狀犲狉犪犾犛狅犮犻犪犾犛狌狉狏犲 狔 ,
犆犌犛犛 )中的幸福感测量和省级经济水平变量的生成过程;结果部分依
次展示横截面和长期分析结果;最后是讨论与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幸福感悖论”
伊斯特林( 犈犪狊狋犲狉犾犻狀 , 1974 )在其开创性的文章中提出社会进步包
括经济福祉和社会福祉两个面向,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设不同,他认
为这两者的发展未必完全一致,该论点的支持证据表现为经济水平与
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弱。在这篇文章中,伊斯特林首次提供
了系统的经验证据,证实了“幸福感悖论”的存在:尽管在一定时期内,
· 1 6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