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113

社会· 2016 · 3

   和学业表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主要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
   在起作用。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教育不平等的研究延伸到大
   学教育之后,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持续的不平等假设,即当越
   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可以接受本科教育时,较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就可
   能成为“教育优势”的一个重要区分,因此,来自优势阶层的成员更有可
   能通过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来保持其地位优势。这与欧美社会关于研
   究生教育机会获得的发现基本一致( 犎犪狀狊犲狀 , 1997 ; 犕狌犾犾犲狀 , 犲狋犪犾. ,
   2003 )。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招生
   和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第一,随着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
   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通过继
   续接受研究生教育来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约三分之一
   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这说明大学生对研究生教
   育的需求是比较大的。但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读研主要是迫于
   就业压力,而非基于学术研究兴趣(鲍威、张倩, 2009 ;李忠路, 2014 ),这
   对我国以学术为导向和以应用型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
   启发意义。第二,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国内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中,父
   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基本上是通过大学生本科就读高校的类型
   和学业表现来发挥作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研究生教育机会
   是相对公平的,即选拔的主要标准是学业成就。 2014 年,中国关于全
   面取消公费研究生的改革引起了公众、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尽管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不会增
   加经济负担。然而,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推测,如果没有配套的奖助政
   策,研究生收费改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寒门大学生读研的机会。第三,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2012 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包括硕士研究生
   和博士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 172 万人,然而国内的科学研究成果仍与
   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有研究表明,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
   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时间要显著高于国内读研的学生,而且,对海外研究
   生教育质量的评价也高于国内高校(李忠路, 2014 )。本文通过对国内
   及海外研究生教育机构中国生源差异的比较发现,虽然选择海外读研
   的学生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但是选择国内读研和
   海外读研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国内外研究生研究

    · 1 0 6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