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69
社会· 2016 · 2
宿舍的研究做一个历史回顾。然后考察民国劳工宿舍建设的制度环
境,重点探讨民国政府对劳工宿舍建设的态度。再次,从具体史料入
手,以天津东亚毛纺公司和重庆民生公司两家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为
代表,考察民国时期模范劳工宿舍的状况及其蕴含的劳工教育、群体团
结和劳工自治培育等议题。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和讨论。
二、前人研究中的民国劳工宿舍
企业为劳工提供住宅的制度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
兴起的。英国劳工史学家波拉德( 犘狅犾犾犪狉犱 , 1965 : 200 )通过对英国早期
工业化的研究指出,工厂的出现要求工人集中生产,劳动空间脱离了日
常生活空间,由于很多工厂位置偏远,不得不为工人提供住宿。英格
兰、苏格兰很多大型棉纺厂、钢铁厂、毛纺厂、矿山、采石场都建有自己
的工人住宅,有独立的小屋,也有楼房。中国自清末开始工业化进程,
逐步建立自己的现代工商业,随着现代工厂制的出现,要求大量劳动力
集中到一起完成生产。虽然在部分乡村工业中,现代工厂制一度遭到
包买制的抵抗(周飞舟, 2006 ),劳工的生产和再生产还可以在农户家庭
中完成,但总体而言,包买制未能在与工厂制的对抗中取胜,大多数农
村剩余的劳动力不得不离土离乡,进入城市中的工厂。然而,民国早期
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房屋租赁市场未充分发育,劳工住宅难
以通过市场租赁完全得到解决,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 1926 年
仍有大量劳工不得不“以草棚与破旧船只为家”,劳工住宅问题成为社
会的重大忧患(朱懋澄, 1935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式工业企业开始
为劳工提供宿舍。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尽管民国期间劳工问题属于社会热点,南京国
民政府有关部门、各高校学者、研究机构和劳工组织曾组织过很多针对
工厂生产条件、工人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调查,也出现一系列丰硕成
果(田彤, 2011 ),但工人的居住状况一般只是作为工厂福利设施调查中
的一项简单提及,尚未见到对劳工宿舍的专项研究。在一些学者的零
星的个案研究中,有关民国劳工宿舍的状况更是众说纷纭,似乎陷入更
深的迷雾。首先,有学者根本不认为民国时期的工业城市里存在企业
为劳工提供的宿舍。例如,华尔德( 犃狀犱狉犲狑 犠犪犾犱犲狉 )在对 20 世纪 80 年
代的中国工厂进行研究时曾回顾说:
·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