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202
“抑郁症如何产生”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视角
第二,本文的分析不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会影
响人们身处的各种环境,如导致制度、家庭结构、文化形态、工作形式、
迁移状态、消费状态、个体化追求、医药发展等因素的变动,这些变动又
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情境、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及对疾病的建构等。此外,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还可能产生新的变动,自发地形成新的舒缓抑
郁的社会机制(如老人分担家务的家庭重组形式)。因此,新自由主义
背景下,抑郁症的产生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冲突与适应交织
的复杂过程。
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 1978 年)与英美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生时间相近,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
一定意义上搭上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列车。尽管中国并没有采用新
自由主义的运作方式,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弹性积累、竞争力论述、公私
伙伴关系、消费社会等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形式”特性的冲击。中国从
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所经历的剧烈震荡,很可能对个体的
精神健康产生冲击。
(二)医疗社会学关于精神疾病如何产生的观点
关于“精神疾病如何产生”,社会学形成了五种基本理论,本文总结
如下:
第一种是社会结构论,探讨重要的社会学变量,如家庭、性别、阶
级、种族等因素或这些因素的综合,如何影响抑郁症的产生(艾森克,
2000 ; 犃犐犐狊狊犪犪狀犱犜狅狌狊犻 犵 狀犪狀狋 , 1997 ;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犚狌犿犫犪狀狋 , 1996 ; 犓犻狋犪狀狅 ,
1969 )。这类观点聚焦于容易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变量,但忽略了产业、
政府、学界、媒体等因素建构抑郁症的具体机制。
第二种是社会建构论,从权力视角来分析疾病的建构,如反对公权
力独尊精神医学而边缘化其他医疗方式的“反精神医学观点”( 犛狕犪狊狕 ,
1974 ;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87 ; 犌狅犳犳犿犪狀 , 1961 ; 犆狅狅 狆 犲狉 , 1967 )。这种观点聚焦于医疗
供给层面(即医师、医药体系等)的权力运作,其批判专注于医疗化 4 与专
4. 医疗化( 犿犲犱犻犮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 )是指以健康和疾病为理由规范人类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则被
贴上“疾病”的标签,必须接受医疗的介入;或民众不管是出于被医师或医疗体制所迫或自愿,
最终接受自己原先不是病人却成为病人或接受自己可能成为“潜在”病人的认知,甚至自愿接
受医疗监控或进行医治行为。关于医疗化的详细定义及其与新自由主义的关联,详见萧易忻
( 2014 )。
· 1 9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