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33

社会· 2016 · 2

   数不断攀升,并在进入 21 世纪后持续保持在 0.4 以上的国际警戒水
   平。 2 可见,考察收入不平等与个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转型中国研究
   的重要议题。
       基于理论视角与中国情景的考量,本研究将立足于社会规范视角,
   运用多层 犔狅 犵 犻狊狋犻犮 模型分析区域层次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
   响,探讨相应的影响机制,为构建本土化的理论解释尽绵薄之力。

       一、理论审视与研究假设

       (一)集合层次的收入不平等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
       西方研究表明,人们感觉最幸福的地方总是出现在收入分配较为
   公平和合理的区域,收入不平等与民众幸福感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

   ( 犛犮犺狑犪狉狕犲犪狀犱犎狉 狆 犳犲狉 , 2007 ; 犅犻犪狀犮狅狋狋犻犪狀犱犃犾犲狊狊犻狅 , 2008 ; 犗狊犺犻狅犪狀犱
   犓狅犫犪 狔 犪狊犺犻 , 2010 )。最 早 的 研 究 可 追 溯 到 莫 拉 韦 茨 等 ( 犕狅狉犪狑犲狋狕 , 犲狋
  犪犾. , 1977 )的分析,他们通过比较两个居民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宗教信
   仰、种族血缘相近的以色列社区发现,在收入分配更为平等的社区里,
                                         ,
   居民的幸福感更加强烈。哈格蒂( 犎犪 犵 犲狉狋 狔2000 )在分析美国社区的居
   民样本后同样认为,收入分配的范围和偏差是影响民众幸福感的重要
   因素,降低收入不平等将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幸福的感知程度。埃伯特
   和韦尔( 犈犫犲狉狋犪狀犱犠犲犾狊犮犺 , 2009 )运用 1981 — 2004 年的世界价值观调
   查数据,同样验证了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发
   现这种影响效应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和不同收入的群体中。
       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析层次,本研究进一步梳理文献后发现,不同
   地域层次的不平等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二者的负向关系
   稳定存在于社区和区县层次,但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并不明确。例如,
   国家层次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犎犲犾犾犻狑犲犾犾 , 2003 ;
   犅 犼 狉狀狊犽狅狏 , 犲狋犪犾. , 2008 )。有研究指出,这是源于测量指标的适用性问
   题,在越宽泛的地理空间内,不平等的测量指标越难捕捉到个体间收入
   变化的细微差别( 犌狉犪犺犪犿犪狀犱犉犲犾狋狅狀 , 2006 ),从而影响我们对收入不平
   等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估计。从理论层面来看,心理距离理论或能为
   解释该现 象 提 供 崭 新 的 思 路 与 视 角。 利 伯 曼 等 ( 犔犻犫犲狉犿犪狀 , 犲狋犪犾. ,


   2.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狑狅狉犾犱犫犪狀犽.狅狉 犵 )。

    · 1 2 6 ·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