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46
“党派实在论”的结构诠释学
化社会学( 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狊狅犮犻狅犾狅 犵狔 )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他们这样写道:“结
构主义和诠释学可以成为互助互惠的伙伴。前者为围绕文化自主的一
般理论建构、预判和论断提供了可能性,后者能够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来
龙去脉。”( 犃犾犲狓犪狀犱犲狉犪狀犱犛犿犻狋犺 , 2003 : 26 )我把这种理论的方法学维度
视为诠释学循环的一个变体。对于这种针对电视节目的分析,本文是
以个体性的言说、话题、主题、片段、插曲和其他具有类似具体特征的
“文本”为起点的。文章对这些要素的关系进行观察,并将其发展为结
构性理论。这样做有助于从更好、更为系统的角度理解所有细节,反
之,这些细节本身又可用于改良和检验结构性理论。一个研究者运用
结构诠释学所能“发现”的,不是诸如意义系统的永恒真理之类的东西,
而是一种诠释表象( 犻狀狋犲狉 狆 狉犲狋犻狏犲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狅狀 )。这种诠释表象提供
了一种简化的框架,用于理解一套意义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效果
犃 而非效果 犅 、 犆 、 犇 的原因。因此,该诠释表象具有科学上的可信性。
为了说明意义的结构和这些结构的不同元素间的系统化互动,本文借
用了节目里的许多片段。因为新闻分析节目使用的是存在争议的媒体
文本,而非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所以尤其适合这种分析。在通常情况
下,对于传统新闻节目播报内容的信任是建立在无倾向的客观性和冷
静直白的表达风格的基础上的( 犜狌犮犺犿犪狀 , 1972 , 1973 ),而新闻分析节
目的特点是不要求任何客观性。那么,这类节目所主张的价值都隐蔽
在一个不断紧密和愈发复杂的文化技术网络中,这些技术被用于生产
福柯所谓的“真相效应”(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80 : 118 )。为了发掘这个网络并
加以理解,必须采用类似结构诠释学这种可以深入意义迷宫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同它的分析对象“奥莱利实情”有表面上的相
似性。为了分析新闻,“奥莱利实情”发展出一套运作于有线传媒与保
守政治背景下的诠释架构。本文为了分析这档节目,也发展了一套运
作于媒体社会科学理论背景下的诠释架构。同样作为意义系统,两者
关键的差异在于论证的模式和各自架构的评价标准。基于文本与证
据,本文发展出一种结构性理论,其解释策略是诠释性的,而“奥莱利实
情”和与之类似的新闻分析节目所采取的解释策略恰恰是“反诠释学”
的。这种“反诠释学”的解释策略使得事实、新闻和生活本身遭受某种
主导意义结构的支配。
本文的目标是分析作为媒体文本与作为意义结构的“奥莱利实情”
·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