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183

社会· 2015 · 3

   2009 年联合进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试调查。该调查始于 2008 年 5
   月,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 2375 户
   家庭户进行入户调查,完成有效的成人样本( 2008 年 18 周岁以上的样本) 6
   034 个。 2009 年 5 月,该项目组又对前一年的受访对象进行了追踪调查,删
   去无法追踪的和包含缺失信息的无效样本后,最终获得了 4605 个有效的
   成人追踪样本。这样,两年的数据共有 9210 个成人样本。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这里使用的指标测量方法
   是在调查中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被调查者可以
   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五个选项中
   选择。其中, 1 代表“非常不满意”, 5 代表“非常满意”。数值越大,满意
   程度就越高。虽然复合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可能提供对个体生活满意度
   更准确、更丰富的信息,但大量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证明,用上述
   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规模较大的社会调查中仍然可以比较好地反映人们
   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犇犻犲狀犲狉 , 犲狋犪犾. , 1999 ; 犔犻犿犪狀犱犘狌狋狀犪犿 , 2010 )。
       最常用的测量网络特征的指标是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交往频率
   ( 犔犻狀犪狀犱犘犲犲犽 , 1999 ),因此,本研究采用四个指标来体现个体社会网络
   的结构和交往特征。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规模和网络的成分来测量社
   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即拜年网的规模和拜年网络中的朋友比例。在测
   量社会网络时,西方的学者重视社会网络的交流与交换作用,他们通常
   从朋友网、讨论网和支持网的角度测量社会网络。而传统中国人的关
   系形态主要是先赋性的,或是在先赋性的关系影响下发生,然后通过社
   会交往获得的(罗家德、赵延东, 2005 )。因此,采用拜年网测量中国社
   会核心网络构成,更 能 体 现 中国 社会 网络 中“关系”这 个概念的内 涵
   (边燕杰、李煜, 2000 ;赵延东, 2008 )。拜年网的规模是指“春节期间您
   家相互拜访的亲戚和朋友的总数”,数值越大,表明拜年网的规模越大。
   由于社会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对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的影
   响,因此,笔者在模型中引入了拜年网的平方来考查两者之间的非线性
   关系。社会网络中的朋友比例是指拜年网的朋友比例,即在上述拜年
   网中与朋友互访的数量与总的拜年网互访数量之比。在中国社会,这
   个 指 标 也 可 以 看 做 是 社 会 网 络 的 紧 密 度 和 弱 关 系 多 少 的 近 似 指 标
   (边燕杰、李煜, 2000 ;赵延东, 2008 )。在同等的网络规模下,朋友的比
   例越高,社会网络就越松散,弱关系越多。该值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

    · 1 7 6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