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187
社会· 2015 · 3
四、数据分析
在两年的混合数据中,我们首先检验了社会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简
单相关关系。由表 2 可知,生活满意度与社会网络的四个指标都存在简
单正相关关系,这对本文的研究假设提供了初步的支持。其中,社会网
络规模和非正式社会网络参与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较大,均达到 0.
128 ,邻里互动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最小,为 0.067 。虽然非正式社
会参与和非社交性活动的相关程度较大,但两者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
系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非正式社会参与和生活满意度相关
程度较大,而非社交性活动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程度较小。非正式社会参
与把人们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而非社交性活动通常是独处的行为,
与社会网络的联系极为有限。因此,比较两者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网络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机制。
表 2 :社会网络、非社交性休闲活动和生活满意度的简单相关关系( 犖=9210 )
生活满意度 拜年网规模 朋友比例 邻里互动 非正式社会参与
网络规模 0.128
朋友比例 0.095 0.427
邻里互动 0.067 0.191 0.153
非正式社会参与 0.128 0.059 0.185 0.044
非社交性活动 0.043 -0.005 0.082 0.019 0.302
注:显著性水平: 狆 < 0.05
为了进一步验证社会网络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与以往的
横截面数据研究结果形成类比分析,我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 2008
年和 2009 年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初步研究。首先使用无条件模型估
计各层对总体方差的影响程度(见表 3 ),结果显示,家庭之间的方差占
总体方差 0.276 。这意味着不同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大约有 28% 来
自于家庭的因素,即家庭之间变异程度占总变异程度的 28% 。方差的
其他变异程度则来自于个体和个体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因此,无条件
模型说明,采用多层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层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接下来将个
人和家庭的变量纳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见表
4 )。从模型对整体方差的解释程度看,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的随机变异
程度大大减小。家庭层面的方差从无条件平均模型中的 0.290 下降到
0.170 ;个体层面的方差也从 0.074 下降到 0.050 。通过比较无条件平均
· 1 8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