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65
社会· 2015 · 2
者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然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世代与对基
督教信任的关系中发挥中介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弱,后文对此将有详述。
五、结论和讨论
本文的研究依照“世代分析”框架和信任研究的“文化论”思路,经
过数据分析,最终证实了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设。
从社会结构与“文化论”的角度看,同一代人存在类似的性格模式
和思维模式,在行为上表现出同样的历史类别(曼海姆, 2002 )。本研究
表明,改革开放后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新生代对基督教
的信任态度上也得以体现:他们对基督教的信任度比“ 80 前”高。
从信任生成机制的“文化论”逻辑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来看,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科学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虽然一直影响国人对基
督教的态度,但在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不同,由此对不同世代的影响
也各不相同。结果表明,与前辈相比,新生代对这两者的低认同使其对
基督教持更高的信任度。
首先,对于科学主义而言,近代中国的科学主义主要被部分社会精
英接受。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唯物主义科学 观战 胜了 经验科学 主
义。同时,经过历次的政治运动和政治社会化机制,科学主义由之前的
精英意识转变为大众意识,从单纯的科学信仰转变为政治信仰的重要
构成部分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日趋多元和开放。经过 20 世
纪 80 年代的大讨论,“科学—宗教”二元对立思维的主导地位有所下
降,这在新生代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次,对于文化民族主义来说,近代早期的民族主义表现出明显的
反帝色彩,其主要目标在于反帝救国,更多是被动地以儒家道统对抗外
来的基督教文化。 1949 年后,在阶级斗争和“冷战”的形式下,文化民
族主义以国家意志的方式延续,只不过所依赖的本土文化不是儒教传
统,而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以此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
化。 1957 年后,基督教更是从政策和实践上都被归入西方资产阶级文
化阵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
代的民族虚无主义后,我们开始重新寻找民族尊严和国家认同的资源。
· 1 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