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10

必要与如何:基于历史资料的量化数据库构建与分析


   量分析的学者所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构建历史资料量化数据库和
   定量分析,要想真正有效地理解数据,对规律性现象形成深入认识,仅
   靠单纯的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计算结果或新发现放回历史结构
   或背景中去,才能得出系统和合理的结论,从而不仅能通过数据挖掘新
   发现,更能解释和理解这些发现,进而改变我们固有的历史和社会科学
   理论与认知。正是因为社会历史环境与数据材料的双重复杂性,我们
   认为,类似基于长时段大规模历史数据的社会研究一定需要重视细化
   分析时空趋势,不可脱离环境,一概而论。
       比如,我们曾普遍认为“文革”时期是中国农民教育状况最“革命”
   和“进步”的,但包含相应部分年份所有学生资料的学籍卡数据表明,
   “ 文革”时期两校学生中农民子弟的比例不仅低于 1965 年前,更是在
   1949 年后首次出现下降。 8 这促使我们对“文革”宣称的将几千年科举
   制度和招生考试政策一下子废除,直接从工农兵中直接推荐“政治思想
   好”、“身体健康”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青年上大学的制度的真实效果
   产生怀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2 : 433 )。工农兵学员推荐制看起
   来是非常有利于工农子弟上大学的,在政策推行的 1970-1972 年期间
   似乎也确实达到了效果,但这两三年的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整个时期
   的现实。国内很多研究和回忆都指出,在制度推行了几年以后,“开后
   门”等腐败现象便越来越严重,各级干部子弟都可以方便地利用特权进
   入大学。有学者指出,“文革”中各种“走后门”入学取代了此前的“走后
   门”当兵,成为干部子女角逐竞奔的新热点(刘小萌, 2009 : 217 )。农村
   干部也纷纷利用自己掌握的推荐权力为亲友“开后门”。四川有知青回
   忆说:“(高校)招生几乎完全被公社及大队干部所垄断。有些地方将这
   些干 部 的 娃 娃 依 次 排 队,推 荐 的 名 单 竟 排 到 了 1987 年。”(刘 小 萌,
   2009 : 218 )苏州大学学生的状况也对此有所体现。当时苏州大学学生
   中的工农比例虽然达到最高点,但如果分析学生家长的职业类别则会
   发现,干部子弟在这个时候出现强劲增长,工人子弟的比重还出现了下
   降。从家庭居住地来看,农村的学生出现大幅度下降,城市学生则上
   升。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明工农兵学员实际上被各级官员所掌


   8. 相关统计结果请参见:梁晨等( 2013 :第三章)。



                                                          · 1 0 3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