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48

行政发包制与帝国逻辑


   交易”( .19 ),使得相应的理论讨论简明清晰。围绕研究的主线,着眼主
         狆
   干、去其枝节,提炼出基于现实生活而又有着理论抽象意义的分析概念,
   这是周黎安文章的一个特点。理论的简化同时隐含了其边界条件,两者
   相辅相成。换言之,一个没有条件性、在任何情形下都适用的“理论”一定
   是没有分析力度的、空洞的。周黎安在文中着重讨论了采纳和实施行政
   发包制的边界条件以及随着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变异程度,并进一步讨论
   了行政发包制这一概念的扩展,特别是与作者提出的“晋升锦标赛”概念
   之间的关系,从纵(行政发包制)和横(晋升锦标赛)两个维度讨论了两者
   间的相互作用,做了新的开拓,多有创见,有着延伸发展的广阔前景。这
   种提炼、抽象、简化的能力得益于作者的经济学训练背景,而在这一基础
   上提出的分析概念和理论讨论,则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眼界和功底。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作为一位经济
   学家,周黎安更多的是从经济学文献中寻找理论线索和解释逻辑。例
   如,文章在经济学文献中已有讨论的“雇佣制”和“分包制”基础上,借鉴
   霍尔斯托姆和米尔格隆( 犎狅犾狊狋狉狅犿犪狀犱犕犻犾 犵 狉狅犿 , 1994 )提出的资产所有
   权、激励契约和任务分配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兼有行政权威和合约机
   制的“行政发包制”这一治理模式。另外,文中应用有关激励强度、多重委
   托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等一系列概念进行理论分析。这些看似
   随手拈来的概念和描述实际上是建立在经济学的大量文献之上,如果对
   于这些文献不熟悉则往往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坚实理论基础。对已有理
   论的传承、推进或突破使得周黎安的研究工作有源可溯、有本可依,也为
   读者(包括评论者)理解和评价这一工作提供了理论脉络。周黎安研究
   的这一优点帮助了笔者在下一节进一步讨论行政发包制这一理想类型。

       二、行政发包制与统治风险:推进分析模型的一个尝试

       笔者以为,周黎安文章最为精彩之处是在讨论行政发包制的边界
   条件时提出的“统 治 风 险”这一 思 路( .18-25 )。作 者 借 用 哈 特 等
                                     狆狆
   ( 犎犪狉狋 , 犛犺犾犲犻犳犲狉犪狀犱犞犻狊犺狀 狔 1997 )的 理论 模型 讨论了“质 量压力”与
                           ,
   “治理成本”等多重目标如何影响不同治理模式的选择。在指出公共服
   务的政治属性(公众参与和期待)的前提下,作者分析了质量压力、统治
   风险和治理成本之间关系,进而推论出行政发包制和科层制两者之间
   的矛盾和执政者的选择条件。周黎安的模型提出,中央政府面临两个

                                                           · 4 1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