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229

社会· 2014 · 6

   史,从而丧失知识生产过程本身具有的意义感和立体感。或者说,与纯
   粹的统计学研究不同,知识社会学关注的重点并不是统计方法建构过
   程中的数学推导过程是否严密,而更关心统计学家建立数学推导的理
   论基础、前提假设、哲学立场、工作动机、情感倾向、职业地位和工作方
   式等“纯数学”之外的内容是如何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建构与传播的。
       与同时代的许多统计学家一样,费雪本人并非狭义上的数理统计
   学家,而是有着扎实的农业和生物实验经验的应用统计工作者。他曾
   有多年农业实验经历,后继任高尔顿优生学教授席位,是有着丰富的实
   际应用背景的统计学家,因而强调统计工具的“现场感”和实用性也成
   为费雪一贯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对费雪的统计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
   影响,也是造成他与较为年轻的、数理倾向更为明确的数理统计学家
   奈曼与皮尔逊的本质区别。虽然三人都是统计学家的杰出代表,但细
   分之下,费雪是开发和使用统计工具以便于理解实验数据的应用统计
   工作者,而奈曼和皮尔逊则是寻找统计工具之最佳数学基础的理论工
   作者。对费雪而言,统计只是科学研究的工具,而不是科学研究的本
   质,实用性和与现实情境的相关性是他开发统计工具的主导追求;但对
   奈曼与皮尔逊而言,奠定统计模型的数学基础就是工作的全部,剩余的
   问题则无须由自己负责。对自身角色的不同定位,实际上成为贯穿于
   费雪与奈曼 - 皮尔逊之争的一条潜在主线。只是这条主线并不是数学
   的,而是知识论的。
       1938 年,费雪在回复他人来信时,曾以设问的形式回答了显著性
   检验与奈曼 - 皮尔逊检验的区别,可以看作是对自身统计立场的最好说
   明( 犅犲狀狀犲狋狋 , 1990 : 246 ):
           犃 :那么,你(即费雪)的显著性检验应当依据经验判断而
       具体选择。但奈曼 - 皮尔逊不是已经发展了一个如何确定显
       著性检验的通用数学理论了吗?
           犅 :我想这正是他们著述的宗旨所在。但在我看来,不涉
       及实际经验正是其工作的严重缺陷所在。他们的方法能在引
       入数学假定的前提下得到确定结果,但是否相信这些数学假
       定却必须基于广博的经验。可惜的是,他们并未探讨支持这
       些假定的证据为何。若顾及这一点,他们就会发现,实际中只
       有凭借经验才能确定显著性检验在频率意义上的结果是否显

    · 2 2 2 ·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