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205
社会· 2014 · 6
测量的稳定性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仍有待于在
相应领域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到目前为止,国际学术界关于自评一般健康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的
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在中国相关问题所受到的关注仍非常有限。
考虑到大量国际研究主要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资料,其研究结论
的普适性仍有待检验。本文旨在利用中国的调查数据,就该问题提供
新的证据资料,以期为推动健康问题的社会理论发展贡献新的知识。
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第一,自评一般健康的测量是否
具有稳定性?换句话说,如果针对同一调查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所得到
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第二,自
评一般健康是否能够反映被访者的真实健康状况?它与其他健康指标
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自评一般健康指标来考察不同社会群体的健康
差异时是否会导致系统性偏误?本文接下来将首先简单回顾和梳理针
对自评一般健康信度和效度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与相关争论,再介绍
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数据以及分析方法。在第三部分,笔者将利用较
新的中国调查数据分析自评一般健康的信度、效度和可能的回答偏误
问题。最后,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讨论。
一、既有研究评述
(一)健康的概念及其测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犠犎犗 , 1946 )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精
神和社会的完全安宁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质虚弱”。由此可
见,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在实际研究中很难通过某项单一的
指标来反映个体健康的所有维度。穆雷和陈( 犕狌狉狉犪 狔犪狀犱犆犺犲狀 , 1992 )
认为,个体健康状况实际上包括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能够自我感知但
通过外部手段难以观测的疼痛和不适感、既能自我感知又能观测到的
机体变化,以及无法自我感知但却可以测量到的机体变化。其中,前两
个部分的信息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感知获得,后两个部分的信息可以
通过医学检测手段获知。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就有必
要同时收集自评健康指标和客观体测结果。当然,自我感知的健康状
况与医学观察结果并不必然一致,这是因为它们所反映的健康维度本
身就存在差异。
· 1 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