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209
社会· 2014 · 6
可能会因年龄、性别、生活经历而异。最后,当被访者形成了自己的最
终判断并依据题目所给出的选项进行回答时,在表达上的文化差异也
可能会影响被访者倾向于选择哪一个选项。
如何有效辨识和调整自评健康指标可能存在的回答偏误问题,目
前已成为国际健康比较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其中,一种可行的
策略是,在调查中加入辅助的固定情境( 犪狀犮犺狅狉犻狀 犵狏犻 犵 狀犲狋狋犲狊 )问题,即
要求被访者在评价自身健康的同时,还根据假想的情境描述评价一系
列特定的健康状况。这样,可以通过这些辅助的虚拟情境问题识别每
个被访者的回答模式,并据此调整自评一般健康回答行为的异质性以
及由此造成的偏误(刘宝、胡善联, 2005 ; 犑狅狀犲狊 , 犲狋犪犾. , 2007 ; 犓犻狀 犵犲狋犪犾. ,
,
2004 ; 犕狌狉狉犪 狔犲狋犪犾. , 2002 ; 犛犪犾狅犿狅狀 , 犲狋犪犾. , 2004 ; 犜犪狀犱狅狀 , 犲狋犪犾. , 2002 )。
,
另一种考察自评一般健康的回答偏误问题的方法是,在调查数据
中同时收集其他能够有效反映被访者真实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 犐犫狌狉 犵 ,
犲狋犪犾. , 2002 ; 犑ü狉 犵 犲狊 , 2007 ; 犔犻狀犱犲犫狅狅犿犪狀犱犞犪狀犇狅狅狉狊犾犪犲狉 , 2004 )。该方
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被访者的真实健康
状况,那么将自评一般健康状况与之相比,其中的差异自然反映了自评
一般健 康 指 标 所 包 含 的 回 答 偏 误。 例 如,林 德 布 姆 和 范 杜 尔 斯 勒
( 犔犻狀犱犲犫狅狅犿犪狀犱犞犪狀犇狅狅狉狊犾犪犲狉 , 2004 )利用麦克马斯特健康效用指数
( 犕犮犕犪狊狋犲狉犎犲犪犾狋犺犝狋犻犾犻狋 狔 犐狀犱犲狓 , 犎犝犐 )测度被访者的“真实”健康状况,
分析了加拿大居民关于自评一般健康回答行为的异质性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检验自评一般健康的效度,本文利用中国较新
的健康调查数据,综合调查数据收集的不同维度的主客观健康指标,以
模拟个体的“真实”健康状况,从而借助上述方法来考察自评一般健康
与“真实”健康状况的一致性。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取自 2008 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 犜犺犲犛狌狉狏犲 狔 狅犳
犐狀狋犲狉狀犪犾犕犻 犵 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犎犲犪犾狋犺犻狀犆犺犻狀犪 , 犐犕犎犆 )。该项目是由美国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完成的全国性调查项目。 4
4. 有关该项目的进一步介绍,请参见项目网站: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犮犮 狆 狉.狌犮犾犪.犲犱狌 / 犐犕犆犺犻狀犪 。
· 2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