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70

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


   须对工人阶级说‘再见’,转而拥抱来自公民社会的新社会运动。”布洛
   维在西方社会学有关劳工问题的“双重危机”中,仍然坚持肯定工人阶
   级的历史 地 位 和 历 史 作 用,支 持 生 产 中 心 性 的 立 场 和 观 点 (沈 原,
   2007犪 : 164 )。这些变化趋势和担忧也同样是“世界工厂”背景下中国劳
   工研究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和理论问题。
       前文所述的中国劳工问题的严峻性,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形成,并不
   能因为国际学界惊呼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中国正在形成
   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阶级(沈原, 2007犪 : 165 ),而就不成其为问题。
   沈原( 2007犪 : 173-191 )在《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一文中首先
   关注到波兰尼的“能动社会”理论以及“社会分析”与“阶级分析”的关
   系,进而在《社会的生产》一文中,又探讨了市场转型期的三大阶级,即
   农民、工人和中产阶级通过各自的维权抗争,生产出片断的、零碎的公
   民权,如劳工从维护“劳动权”走向公民权的过程(沈原, 2007犫 : 293-297 )。这
   一分析首次将中国工人阶级研究与公民权理论联系起来。潘毅和卢临晖
   等的研究用 “未 完 成 的 无 产 阶 级 化”对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群 体 加 以 描 述
   (潘毅等, 2009 ;卢晖临、潘毅, 2014 )。所谓“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是指
   保留了小块土地的农民工家庭实际上仍保留着小私有者的尾巴,这使
   得他们不可能像经典意义上的无产者阶级那样一无所有,可以彻底地
   融入工业生产体系和城市生活。进而,中国农民工无产阶级化的过程
   和路径决定与塑造着中国的新工人阶级。但这些研究并未充分探讨在
   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生
   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眼于上文所述的“中国特色”的“世界工厂”中农民工群
   体的真实处境和造成其弱势的结构性原因,就不难理解,新工人阶级不
   会随着资本的全球化和中国的“世界工厂”化而自然形成,农民工的“未
   完成的无产阶级化”乃至完成的无产阶级化都不是促成或制约中国工
   人阶级形成的根本要素。中国劳工在成为真正的公民并享有公民的基
   本权利之前,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或者说,对工人而言,
   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体现为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和保障以及劳工的组织
   化权利的落实。可以说,公民权利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
       在各项劳工权利中,表达权和结社权尤为重要。此二者是劳资双
   方建立有效的利益博弈机制、均衡劳资关系的重要渠道。首先,目前一

                                                           · 6 3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