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39

社会· 2014 · 4

   种相对概念,农民工群体可以选择向上比较,即与所在城市的一般居民
   相比较;也可以选择向下比较,即与那些留在农村的人群比较;或者进
   行横向比较,与一起外出打工的人群比较。由于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
   的天壤之别,绝大部分的农民工也知道无法跨越这道制度鸿沟,因此,
   向上比较的意义不大。由于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另一类人群
   往往成为他们的渴望目标和对象,这是一群与之类似的城乡移民(比如
   从外地城镇来沪的外来人员),但这些人已经在这里因为经济上的成功
   而扎根,并成为这个社会所接受的“新城市人”。当与留在农村的人群
   比较时,他们往往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这种比较对他们未来的意义并不
   大,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会选择不再回到老家。而农民工内部群体
   的比较往往成为大多数人的参考群体,因为这些人会天然地认为与他
   们同属一类,但这种参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甚至这种
   群体成为他们城市认同的阻碍,尤其对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
   虽然心理 认 同 城 市,却 不 敢 表 达,因 为 会 受 到 同 伴 的 嘲 笑 (熊 易 寒,
   2009 )。因此我们假设,内群体比较下的地位越高,其城市认同程度越
   高( 犎3犪 )。而外群体的向上比较带来的影响不确定,同时我们假设经
   济收入的绝对水平对身份认同的影响不显著( 犎3犫 ),这一点也与前人
   研究相一致(崔岩, 2012 ;李培林、田丰, 2012 )。由此提出:
       假设 3犪 :农民工内群体地位认知水平与其城市认同之间存在显著
   的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 3犫 :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水平与其城市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
   向相关关系。
       传统的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了个体的心理行为( 犜犪 犼 犳犲犾 , 1981 ),却被
   批 评 常 忽 略 了 历 史 和 结 构 因 素 的 影 响,尤 其 是 移 民 身 份 的 研 究
   ( 犎狌狉狋犪犱狅 , 犲狋犪犾. , 1994 )。移民涵化的研究也被要求考虑接受国的情境
   或条件对于涵化的影响( 犛犮犺狑犪狉狋狕 , 犲狋犪犾. , 2010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
   家发现,接受国的不友好环境不仅仅包括歧视,还包括缺少工作机会和
   其他社会资源,这在落后和贫穷的社区尤其明显,这些都会对他们的适
   应带来压力(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犚狌犿犫犪狌狋 , 2006 )。浓厚( 狋犺犻犮犽 )的种族民族身
   份往往与向下的融入紧密相关,当移民群体体验到不友好的情境时更
   容易产生(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犚狌犿犫犪狌狋 , 2001 )。比如,歧视往往鼓励着少数族
                                             ,
   群或他们的后代保持与主流文化的分离( 犅犲狉狉 狔1980 ),因此,农民工感
    · 3 2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