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38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犲狋犪犾. , 2008 )( 犎1犮 )。我们推测当地语言的流利性有助于促进城市认
   同,但是由于普通话不具有文化判别性,它对于城市身份的构建不会产
   生显著作用( 犎1犱 )。由此提出:
       假设 1犪 :农民工对本地文化的接受度与其城市认同存在显著的正
   向相关关系;
       假设 1犫 :农民工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与其乡村认同存在显著的正
   向相关关系;
       假设 1犮 :农民工当地语言的流利程度与其城市认同存在显著的正
   向相关关系;
       假设 1犱 :农民工普通话的流利程度与其城市认同不存在显著的相
   关关系。
       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往往影响农民工的身份构建,主要体现为参
   与同乡团体活动、参与单位的集体活动和交朋友的状况。参与同乡团
   体活动有助于农民工对于乡村认同的增加( 犎2犪 );参与单位活动则有
   助于城市认同的形成( 犎2犫 );交朋友的意愿对于他们形成社会交往圈
   非常重要,愿意和本地人做朋友的人更加容易形成城市认同( 犎2犮 );与
   老乡交朋友的意愿对乡村认同有正向影响( 犎2犱 ),但是与其他外省市
   的人交友意愿的影响则不明确。已有部分研究发现,这种农民工内部
   的社会交往事实上阻碍了社会融合(李培林、田丰, 2012 ),也降低了其
   对于城市身份的认同。由此提出:
       假设 2犪 :农民工参与同乡团体活动频率与其乡村认同存在显著的
   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 2犫 :农民工参与单位团体活动频率与其城市认同存在显著的
   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 2犮 :农民工与本地人交友的意愿与其城市认同存在显著的正
   向相关关系;
       假设 2犱 :农民工与老乡交友的意愿与其乡村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
   相关关系。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并希望能够留在城市。在
   经济地位上的成功因此被认为是城市认同形成的重要构件,移民整体
   上的安顿感和财务上的改善都将促进其城市认同( 犃犫狌犚犪 狔狔 犪 , 2009 )。
   所以,经济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城市认同。但这种经济地位的衡量是一

                                                           · 3 1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