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36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可能存 在 多 种 子 模 式 ( 犛犮犺狑犪狉狋狕犪狀犱犣犪犿犫狅犪狀 犵 犪 , 2008 ; 犛犮犺狑犪狉狋狕 , 犲狋犪犾. ,
   2010 )。 除 此 之 外,国 外 关 于 融 合 模 式 的 理 论 是 “区 隔 型 同 化 ”
   ( 狊犲 犵 犿犲狀狋犲犱犪狊狊犻犿犻犾犪狋犻狅狀 )(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犣犺狅狌 , 1993 ),新移民既可以按照
   一元线性模式融入社会主流,也可能被迫融入社会底层。
       社会认同体现为个人在情感或价值意义上将自己视为某个群体成
   员或隶属某个群体的认知。无论是一元线性模型还是二元矩阵模型,
   都暗含着移民的社会认同方式,比如融合往往意味着双文化身份,融入
   体现为对东道国文化的社会认同,分离则表现为对母国文化的社会认
   同。但是施瓦茨等( 犛犮犺狑犪狉狋狕 , 犲狋犪犾. , 2010 : 224 )则指出,大部分的涵化
   文献关注行为涵化,而对种族身份的研究则是独立于此框架。当然,少
   量的研 究 在 考 察 美 国 和 欧 洲 的 移 民 及 其 子 女 时 将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 犓犪狊犻狀犻狋狕 , 犲狋犪犾. , 2009 ),并 分 析 了 美 国 人 身 份 认 同 ( 犃犿犲狉犻犮犪狀
  犻犱犲狀狋犻狋 狔 )。社会心理学家也讨论移民者身份认同( 犻犿犿犻 犵 狉犪狀狋犻犱犲狀狋犻狋 狔             )
   ( 犔犪犾狅狀犱犲 , 犲狋犪犾. , 1992 ; 犓犻犾犾犻犪狀犪狀犱犑狅犺狀狊狅狀 , 2006 )。同时,帕特斯和伦
   伯特(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犚狌犿犫犪狌狋 , 2001 )的区隔型融入理论描述了移民依赖于
   个体和环境变量会形成三种种族 /民族身份———淡薄( 狋犺犻狀 )、二元文化
   ( 犫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 )和浓重( 狋犺犻犮犽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种族进化的案例也被
   讨论 ( 犉犾犪狀狀犲狉 狔 犲狋犪犾. , 2001 ; 犠犲犻狀狉犲犻犮犺 , 2009 ),墨 西 哥 裔 美 国 人
                 ,
   ( 犆犺犻犮犪狀狅狊 )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犚狅狅狊犲狀狊 , 1989 )。在洛杉矶成为奇卡诺
   ( 犆犺犻犮犪狀狅 )并不仅仅是同时成为墨西哥人或美国人,他们拒绝这样的标
   签。事实上,这一种类别在城乡移民群体中也存在,比如在改革开放后
   的第十年,上海开始不加控制地引入外省市人口,其中一部分精英在上
   海扎根,成为上海的一股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上开始出现
   “新上海人”的称谓,所以这个称谓主要是针对那些相对能够成功留在
   上海的外来人口。因此“新上海人”也是一类新城市移民,只是他们具
   有更高的人力资本,理论上让这类人群的“乡村身份”更加淡薄( 狋犺犻狀 )
   ( 犘狅狉狋犲狊犪狀犱犚狌犿犫犪狌狋 , 2001 )。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主要基于两种身份:地域和户籍。地
   域身份体现为农民工通常被理解为“外地人”,户籍身份则体现为“农村
   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是基于那些冲突最明显、社会情境下最突出、心
   理影响最大的社会类别展开的( 犜犪 犼 犳犲犾 , 1978 , 1981 )。因此,我们在本文
   提出城市认同和乡村认同两个概念,城市认同包括城市人/本地人的社

                                                           · 2 9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