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121
社会· 2014 · 2
( 犌犻狋犾犻狀 , 2013 )。
六、讨论:街头行为艺术的影响和效果
按照斯塔根博格( 犛狋犪 犵犵 犲狀犫狅狉 犵1995 )的分类,可以从三个方面讨
,
论社会运动的成效:政治和政策效果、动员效果和文化效果。本文认
为,街头行为艺术作为当前性别平权运动的一种新颖的抗争行动手法,
其成效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评估。一般研究通常只是关注抗争行动在
政治和政策层面产生的效果,本文认为,动员和文化层面的效果同样不
容忽视。
2012 年,女权主义者发起的这些街头行动之所以值得关注,除了
抗争手法的创新,在政策倡导层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最具影响的
“占领男厕所”行动为例,不仅推动行动的始发地广州出台了《关于提高
公厕女性厕位比例实施意见》,深圳随后也提出议案调整男女厕位比
例,北京则在部分公厕增设“无性别”卫生间。此外,一些大学也相继不
同程度地将教学楼的男厕所直接改成女厕所。这些改变表明,“占领男
厕所”行动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11 面对“光头行动”产生的社会压力,教
育部不仅对于相关信息公开的申请给予了更加完整的答复,而且在
《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高考录取中的“性别歧视”
有了更加明确的禁止。 12 这些行动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政策倡导效果,存
在两个方面的前提:一是作为政策倡导型的抗争行为,性别平权运动不
仅经济成本比较小,而且性别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运动倡导的主张
符合政府的执政理念,因此,政治收益会比较大;二是依靠社会运动组
织的框架整合和动员协调,采用多元化的倡导手法,特别是结合推动人
大和政协提案,申请信息公开,递交公开信和征集签名等更为制度化的
政治行为方式。抗争手法本身也能够影响政策倡导的效果,与体制内
的倡导手法相比,街头行为艺术需要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都比较少,
相比对抗性手法又降低了法律和政治风险,通过行动可以在短时间内
制造一个公共话题,从而形成舆论影响,营造有利于政策变革和实施的
社会氛围。
11. 参见:李麦子,《占领男厕所: 犠狅犿犲狀 , 犮犺犪狀 犵 犲狋犺犲狑狅狉犾犱 !》,载《我们》(“天下公”内部刊物)
2013 年 3 月性别专刊。
12. 参见:江浪莎,《教育部:高校招生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比例》,载《成都商报》( 2013-05-25 )。
· 1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