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29
社会· 2014 · 1
会的运行。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何确保不确定中的可确定性,借助
什么方式来建立和维持信任则各有偏重。比较而言,处于关系取向假
定中的社会与处于个体取向假定中的社会,两者所发展出来的信任含
义、委托方式和相应的处罚机制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笔者认为,随着信任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我们的
研究已经到了该回到常理上来重新展开梳理的时候了,否则,除了实证
研究不断地提供最新的数据统计结果以外,我们照样要迷失在繁复而
五花八门的观点之中。
本文认为,信任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又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不同的文化会因自身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构成的差异而发生对人性、关
系以及人群的不同假设,进而产生不同的信任内涵与外延。信任理解
上的差异初步体现为信任地带的位移。笔者所理解的信任地带应该位
于社会依赖关系的中间地带,信任在这个地带上的展现不表明它是一
个明确或肯定的含义,而是一个质疑的含义,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
“信”的疑惑以及由此所发生的心理与行为。这一观点意味着,有一种
依赖关系的地带是安全的,人们在其中没有疑虑,没有想过彼此之间会
设问信任存不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叫放心关系。放心关系可以有两
个层面,一是没有被唤醒的层面,它主要体现在家人和亲人的关系中;
二是被唤醒的层面,即社会通过教化和加强信仰与修养的方式所建立
起的人格和道德要求来加以实现。关于这一地带,如果我们一定要用
信任概念来界定,可以称之为无约束机制的信任。而平常意义上的信
任大都是有约束机制的信任。随着对信任地带疑虑的增加,不信任的
成分逐步增大,最终社会要借助于严格的制度与监控才能保证社会正
常关系的维持。约束机制的严厉使社会秩序回到了正常运行中,人们
再次过上了放心的生活,只是这一层面的放心关系是不得不以强大的
社会惩戒方式作后盾的,完全不同于无约束机制的放心关系。
信任地带发生的位移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假设,在于中国社会
假定了人的生活具有相互依赖的倾向,不同于西方社会假定人的生活
具有自我依赖的倾向。前者的社会预设导致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对于
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的需求很强烈。再加之中国人的关系网在传统社会
·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