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38
马克斯·韦伯: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思考
人更突出地探讨了观念、伦理、心态转变的关键作用。这也是本文的重
点所在。它符合韦伯力主以意义理解(诠释方法)弥补单纯因果分析之
不足的一贯思想。
可以说,利用这一原理和方法,韦伯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现代性为何
只在西方文明中独立产生的现象,而且有关东方社会向现代性演化的
难点问题也获得了较佳的说明。
一、从诠释的方法到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
德国社会学创建的年代正值经典(自然)科学处于顶峰的时代。科
学的辉煌成就和无与伦比的威望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使得人们不仅以
此类科学观看待一切,而且还对其范式和方法持有一种万能的信念。
因此,差不多从 19 世纪上半叶开始,这种自然科学的观念、范式和方法
先后在法、英、德等国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逐渐获得了霸主地
位。这种科学世界观及其方法万能的观念被后人称为“唯科学主义”
( 狊犮犻犲狀狋犻狊犿 )(哈耶克, 2012 ),它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表现就是孔德开创的
实证 主 义 以 及 种 种 有 关 社 会 变 迁 的 机 械 性 因 果 一 元 论 ( 犮犪狌狊犪犾
犿狅狀犻狊犿 )的决定论( 犱犲狋犲狉犿犻狀犻狊犿 )。当然,在当时的西方,并非所有学者
都承认这种观念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德国,由于思想
和知识传承的差异,某些学 者开 始自 觉抵 制这 种唯 科学 主 义 观念 和
方法论并试图开辟一条 符合德 国学 术和 知识传统 的创新 道 路,即社
会科学领域的“价值论”或“价值分析”之路。韦伯便是参与这种学术
创新活动的最早的学者之一。韦伯并非这一活动的创始者。作为海
德堡学派出身的学者,他受 到尼 采、新康德 主义学派(尤 其 是李 凯尔
特)以及齐美尔的某种影响(韦伯, 1999 : 49 );当然,李凯尔特在其《文
化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书中 也谈 到韦 伯在 此种 方法 论方 面 的 创新 贡
献,可以说,他们是相互影响。然而,就社会学领域而言,韦伯显然是
这方面最早的开拓者。这种学术上的创新其目的是在社会学领域反
对当时流行的忽略目的和意义的“唯科 学主 义”(或实 证 主 义 - 科学
主义),尤其是那种因果一 元论 的决 定论,以 及 它在社会 演化 模式 上
的表现:教条的“单线论”和某种“经济决定论”(这类观 念在 20 世纪
曾盛极一时,被哈耶克[ 2000犪 ]斥之为科学理性“致命的自负”),从而
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动力学。
·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