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04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


              改变。传统的“相对剥夺论”解释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具体“参照点”
              的改变上,忽略了中国转型背景下社会地位认同的整体“参照系”的改
              变。在这样一种认知范式下,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地位层级认同的决定
              因素一直是收入,只是由于“收入参照系”中不同群体的相对位置发生
              了改变,所以很多群体的地位认同下降了。但是,前述数据分析表明,
              真正发生的过程并非是在固定的参照系中个体的地位“参照点”发生了
              变动,而是社会整体的地位“参照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动,其基础从单位
              类型和社会归属等转换为市场机遇的占有。当然,在参照系转变为市
              场机遇占有之后,参照点的变动就会非常重要。例如,收入不平等程度
              的加剧导致的顶层与一般民众的距离加大,也会使地位认同出现下降,
              但其前提是人们已经在依据市场要素而不是共同体归属来建构自己的
              地位认同。参照系的变动要比参照点的变动更为基础,影响范围也更
              广,只有放在这样一种整体“参照系”的转换背景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地位层级认同出现普遍性下移的真正原因。
                  (二)认同碎片论:地位认同不受客观因素决定了吗?
                  地位层级认同与客观地位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
              共识。王春光和李炜( 2002 : 96 )认为,“阶层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建构既
              存在相互一致的可能,也存在不相一致的可能,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
              关系”,“阶层的主观建构与阶层的客观实在之间存在着的不一致性大
              于一致性”(王春光、李炜, 2002 : 99 )。李培林( 2005 : 19 )也发现,“收入、
              教育、职业和消费等各项主要的客观分层指标,与主观阶层认同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关联强度不大”。基于这一事实,他推断在中国社
              会变迁背景下,主观阶层认同和客观状况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其原
              因在于:“ ① 人们生活方式上的阶层趋同现象越来越弱化,而生活品位
              上的个体主义化倾向越来越强烈; ② 伴随着阶层流动加快,出现了社
              会身份认同的断裂,即主观的阶层认同并不完全受收入、教育、职业等
              状况的决定; ③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社会客观阶层结构的相对固定化
              和主观阶层意识的碎片化趋势同时发生。”(李培林, 2005 : 20 )上述“主
              观阶层意识的碎片化趋势”的论述暗示,如果地位认同的基础不再依托
              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而是和价值取向及观念态度更为相关,那就可
              能会出现收入不断增长,但个人的认同层级反而下降的现象。这种分
              析思路敏感地洞察到了地位认同本身并不等同于客观实在,而是一种

                                                                     · 9 7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