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08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



                  六、讨论

                  本文分析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需今后逐步解决。首先是资料的局
              限。 2005 年之前,关于地位层级认同的主要数据都来源于城市调查。本
              文所用的“中国社会变迁调查”数据同样来自城市调查,这使其分析和结
              论具有一定局限性。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不仅面临的制度结构条
              件不同,在日常生活情境和个体互动交流模式上也均有不同,其地位层
              级认同的影响机制也应当有独特之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地位层
              级认同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其次,本文在分析上
              提出了以收入等经济属性为基础的地位认同“参照系”具有的几个重要
              特征,如没有具体边界、变动不居和整体性等,但这仍然还是一种理论判
              断,如何用更为丰富的经验论据来检验,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地位曾经一度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它很容易被等同于资源在个
              体层面上的分配,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在经典社会学家的论述中,它
              包括了不同地位群体之间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的特性,也包括了个体
              对于整体社会的归属和认同的含义。美国的早期研究发现,人们的阶
              层认同不仅取决于个体自身特征,也取决于所属群体(朋友圈、交往圈)
              的特 征 ( 犎狅犱 犵 犲犪狀犱 犜狉犲犻犿犪狀 , 1968 ),甚 至 取 决 于 家 庭 配 偶 的 状 况
              ( 犇犪狏犻狊犪狀犱犚狅犫犻狀狊狅狀 , 1988 )。在中国,对地位概念的认知仍有待深化,
              特别是需要重视宏观结构变迁与个体社会感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如米
              尔斯( 2001 : 1 )所言:“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
              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它们”。宏观上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微观上地
              位认同的下降看似矛盾,但只要看到利益关系市场化使地位层级认同
              的“参照系”发生本质改变,就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逻辑上的联系。
                  本文的实践意蕴在于,要想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建立起新的地位
              “中层认同”,仅依靠进一步提升个体收入虽然必要,但远远不够。更重
              要的工作应该是构建起个体对于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归属感和认同,并
              逐渐将地位认同的基础再次扎根于此。市场化转型并不必然带来地位
              认同的下降,只要能够与此同时建构起新的社会归属与认同,新的“中
              层认同”就可以得以重建。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提升收入和福利,而且在
              社会生活层面上通过种种制度方式建立起社会归属和认同,这也许应
              该是当下进行的“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 1 0 1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