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05

社会· 2013 · 4

              主观的社会建构过程,我们称之为“认同碎片论”。
                  本文前述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认同碎片论”对于地位层级认同
              基础的起点和变化方向都有误判。首先,在原有的地位层级认同中,在
              工作单位等社会共同体中的感受会更强烈地影响地位层级认同的建构
              过程。因此,阶层认同“不受客观收入、教育、职业等状况的决定”并不
              是伴随变迁过程而出现的,而是在变迁之前就已如此。其次,地位层级
              认同基础的变迁方向也并非逐渐脱离客观基础,而是更强烈地受到包
              括收入在内的市场要素的影响。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收入等市场要
              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客观地位要素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
              地位认同不仅没有越来越“不受客观收入、教育、职业等状况的决定”,
              反而是受其决定的程度不断加大。“认同碎片论”认为,认同下降和碎
              片化的原因在于地位认同不受客观收入等要素决定,但前述数据分析
              结构暗示,认同下降和碎片化的原因恰恰在于地位认同日益更强烈地
              受到客观收入等市场要素决定,地位只有建立在共同体或阶层等社会
              归属的基础上,才可能避免这种下沉和碎片化的命运。

                  五、“参照系”的改变与地位认同的下移

                  行文至此,本文的核心观点已呼之欲出,即地位认同的下降与地位
              认同基础的转变关系密切。地位认同的基础“参照系”从单位类型等共
              同体归属转换为个体对于市场机遇的占有(如收入),是地位层级认同
              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这种“参照系”变动的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变迁背
              景,即社会利益关系的市场化趋向。李路路( 2012 )认为,“利益关系市
              场化”与“社会结构阶层化”构成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群体矛盾和冲突
              的基本特征,人们的“市场地位”而非“身份地位”将成为决定社会地位
              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兼具交易性和对抗性。正
              是在这样的利益关系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裂变,群体
              关系结构发生变革。
                  中国转型背景下的利益关系市场化,不同于西方社会在经历了波
              兰尼所谓的“双向运动”之后形成的市场与社会相对平衡的利益关系市
              场化格局,而是有自身的重要特点,即一度形成了利益关系的“单向度
              市场化”。王绍光( 2008 : 131 )指出,在 1993-1999 年,市场化开始席卷非
              经济领域,大有成为整合社会生活机制的势头。伴随着这种利益关系的

               · 9 8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