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12
留下还是离开
动力供给,还会限制城市政府服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减少农民工
的流动,关注他们稳定地留在某一城市发展十分必要。目前为止,农民
工最长的流动时间已近 30 年, 1 但通过改变户籍和购买房屋等方式真
正长久留在城市的还是少数,且大多研究也无法确定农民工未来是否
会永久留城。因此相对于留城的行动来说,关注留城意愿才更现实。
已有研究表明,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四类:一是个人
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愿意留在城市(吴兴陆、亓名杰, 2005 ;熊波、石人炳,
2007 );年轻的比年长的更愿意留在城市( 犠犪狀 犵 犪狀犱犉犪狀 , 2006 );受教育水
平高的更愿意留在城市(李楠, 2010 );经济地位越高的越愿意留在城市
(熊波、石人炳, 2007 );在城市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更意愿留在城市(李
楠, 2010 ;叶鹏飞, 2011 )。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成员一起在城市的留城意
愿更高,婚姻状况对留城意愿也有重要影响( 犣犺犪狅 , 2002 ;蔡玲、徐楚桥,
2009 )。三是流动因素,在城市的时间越长越愿意留城(任远, 2006 )。四
是社会环境因素,对流入地政府的认同感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留城意愿
(曾旭晖、秦伟, 2003 ),参与当地各类组织有助于提高留城意愿(段志刚、
熊萍, 2010 )。基于以上梳理发现,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重
要因素。但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无论是对普通人群还是对农民工的
研究,关注的多是社会资本关系强度的比较( 犌狉犪狀狅狏犲狋狋犲狉 , 1973 ; 犅犻犪狀 ,
1997 ;赵延东、罗家德, 2005 ;李树茁等, 2007 ;靳小怡等, 2009 ),对社会
资本组织类型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在政治权力仍发挥重要作用
的中国社会,来自政府组织的政治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
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据此,本文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利用 2009 年“ 犡 市外来农民工调
查”的数据,比较来自不同组织类型的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
响,并深入探讨政治社会资本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一)概念界定
本文的“政治社会资本”是指农民工与打工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
之间形成的 社 会 关系,是社 会资本 的一 种 类型。这一 概 念 来 自 林 南
1. 这个数据是笔者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0 》相关数据计算得来。
· 1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