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60

理论化与制度精神


              经验事实还是现实问题,都处于一种双重困境之中:一方面,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的诸多传统和流派、理论和概念、范式和方法
              等已经极其丰富,但对这些丰富的思想遗产的梳理、吸纳和消化还处在
              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这种状况有时反而悖谬地成为研究中国现实问
              题的负担或阻碍; 2 另一方面,与西方社会学学科的明确提出和阐发几
              乎同步的中国近代以来所经历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剧烈而复杂的变迁,
              尤其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当代改革历程,将大量丰富、尖锐而紧
              迫的现实问题摆在研究者面前,但研究者在面对这些过于丰富和复杂
              的研究对象时,却往往难以提出有效的理论解释。换言之,理论和经验
              事实依然是摆在当今中国社会学者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中国社会学
              要有所积累、有所发展,就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民国时期的社会学家已经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学在
              “文革”后恢复重建以来的 30 余年里,也一直有研究者不断探讨这个问
              题。渠敬东( 2013犪 , 2013犫 )的《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
              概念———重返经典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尝试》(以下简称“渠文”)一文
              就是近期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副标题表明了此项
              研究的一个明确意图———为乡镇企业研究提供一种多维分析框架。但
              不啻于此,该文的第二个多少有些令人费解的副标题既表明了作者提
              出这种分析框架的路径或方式,也透露出作者的一个更具理论意义的
              尝试:“重返经典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今的研究处境下,这种尝试似乎
              有些不合时宜,“经典社会科学研究”对于当下的中国现实问题还有什
              么意义呢?社会学早就被定位为“经验科学”,默顿( 犕犲狉狋狅狀 , 1968 : 1 )
              就曾经援引怀特海的话来为这种科学的进展而辩护:“一门还在犹豫是
              否应忘 却 其 创 立 者 的 学 科 是 迷 茫 的”。但 默 顿 的 良 师 益 友 帕 森 斯
              (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81 )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不仅没有忘记社会
              学的那些创立者,而且经常“重访古典大家”,亚历山大( 2006 )更是明确

             2. 例如,出于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抵制和反抗,国内一些研究者主张直接从对中国现实问
              题的经验研究中提出概念和假设,已有学者(如应星, 2005 )对这种“朴素的经验主义”提出了
              批评。批评者认为,在持续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
              日常生活中,深入在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因此,脱离西方来理解中国实际上已不可能,“不
              深刻地理解西方世界,不深入地了解西方社会科学,我们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中国今天的乡
              土社会”(应星, 2005 : 219 )。

                                                                     · 5 3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