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76
组织成员: D16. 7在工作中党员应该比普通群众承担更多的任务
政治信念 D16. 8党员比一般群众更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党内精神 组织成员: E15党员应不应该每天佩戴党徽
文化:理 政治情感
想信念 D11一般来说,谁能代表您的利益,比如下列人员或组织是否能代表您的利益?
组织成员: 7中国共产党
政治认同
E17. 10我们应该给予党的领导人最大的尊敬
E17. 1各级政府应该接受党的全方位领导
过程文化: E17. 9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应对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党内制度 选任与决策 E17. 11乡村党组织负责人应该由党员选举直接产生
文化:良
法善治 体系文化: E17. 3党内事务不应该由普通党员来讨论和决定
监督与制约 E17. 4党组织的重大事务应该由一把手直接拍板决定
E17. 8领导干部应由纪检委员负责监督,普通党员不应参与
四、结语与讨论
正如党内政治文化领域内众多学者在研究回顾和分析时所指出,本领域目前面临的一
个核心问题是:缺乏科学、可靠的实证研究支撑。以学者观察与文献分析为主要手段的阐
①
释性研究虽富于启发性,然若缺乏以量化数据为支撑的测量工具,尚不足以回应 “党内政
治文化发展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可能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是哪些
关键因素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等重大现实命题,进而也难以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
内政治文化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破解这一瓶颈的首要之务,在于概念的厘清及其测量。 如欲进一步探讨党内政治文
〔 48〕
化的实际成效和生成机理,形成积累性和持续性的研究进展,首先需对 “党内政治文化”
进行清晰而系统的界定。运用形式逻辑学中 “属加种差”的概念界定方法,本文将党内
政治文化视作政治文化的下位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既有规范分析与经验讨论,提
出 “组织—制度—精神”的三维结构划分。基于上述理论构念,参照国际学界成熟的操
作化定义,我们建构了共计 3 个二级指标,7 个三级指标,及 35 个测量题项的党内政治文
化初始测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系统设计并采集的问卷数据,并综合运用项目分
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量表检验技术,对初始测量指标进行
提纯。检验后的测量指标共计 3 个二级指标,7 个三级指标,及 18 个测项,可供学界进一
步批判、完善或使用。后续,我们也将据此测量指标,系统探讨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机理
和发展成效,并在样本范围内比较分析地方干部和民众的观念差异。
作为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界定与测量指标设置的首次系统尝试,本文尚有若干局
限之处,待进一步修正。其一,本文将党内政治文化视作一种内在化的规范信念 ( inter
① 朱志浩 ( 2023)回顾和分析既有研究指出,理论界已普遍认识到,缺乏实证研究方法,难以在党内政治文化研
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参见:朱志浩.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述评:现状、反思与展望 〔 J〕 . 中共云南省委党
校学报,2023,( 6) . 与之类似,肖政军 ( 2020)认为,目前党内政治文化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 “瓶颈期”,这
主要表现为:现有研究的议题多侧重于对 “党内政治文化”进行概念阐释而没有转向深层次的实证研究。参
见:肖政军. 党内政治文化:概念之辨与研究进路 〔 J〕 . 湖湘论坛,2020,( 1) . 此外,吕薇洲等 ( 2020)指
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方法,是学界思考较多的问题。但相关的实证性案例探究的研究成果缺乏,
缺少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途径。参见:吕薇洲,马玉婕.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 〔 J〕 .
理论视野,2020,( 1) .
4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