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党政研究》2024年么6期
P. 7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演化阶段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步一步逐步演化而来的,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 全面深化改革的萌芽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本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改革
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成为指导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事业以来,经过近六年改革开放
的实践,尤其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始向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推进。党的十二届
三中全会首次发出 “全面改革”的信号,在会议精神指导下,从 1985 年起,以城市为中
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除了农村改革继续深入进行,1985 年 3 月与 5 月,中共
中央分别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向全面
改革的尝试。因此,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届三中全会阶段可以视为全面深化改革
的萌芽期。
2. 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期探索期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近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区域与领域的不断扩展与
深入的状态,在取得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问题与障碍。在此背景
下,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 “全面改革”与 “深化改革”。随后历届党的三中全会
开始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多维度、多领域的探索,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适
时地客观分析改革开放历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新问题、新挑战,将改革开放向更广领域、更
深程度推进。如表 1 所示,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关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价格改革、企
业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
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注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党的十
六届三中全会关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市场机制,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农村公共服务。这充分显示出从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向全面改革、深化改革领
域迈进,这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期多维度、多领域探索阶段。
3. 全面深化改革的形成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三中全会)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
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
〔 4〕
全面改革还是深化改革对外受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对内受到改革开放进入攻
坚期与深水区的影响。在新时代下,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
为应对新时代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挑战,需要全面、系统地深化改革。因
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将其作为今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主题与
基调。至此,中国改革开放已从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演进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4.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
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绩,但新时代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
期,我国同样无法脱离全球大环境,同时又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