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42

符合我国省级数字政府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 5  数字政府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分析
                           变量                             一致性                            覆盖度
                         财政支持                            0. 755299                      0. 744921
                         ~财政支持                           0. 577323                      0. 548546

                         制度体系                            0. 858086                      0. 770746
                         ~制度体系                           0. 512465                      0. 537698
                         公众需求                            0. 805959                      0. 824143
                         ~公众需求                           0. 563325                      0. 517545
                         府际竞争                            0. 781362                      0. 765094
                         ~府际竞争                           0. 52193                       0. 499394

                       数字服务能力                            0. 908012                      0. 839258
                       ~数字服务能力                           0. 492601                      0. 500372
                 通过对比导致数字政府不同绩效表现的组态分析结果可知:其一,数字服务能力、公
             众需求、制度体系对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高、低绩效水平均发挥重要作用;其二,对比数字
             政府低绩效路径 1 与数字政府高绩效路径可知,制度体系、公众需求、府际竞争、数字服
             务能力四类资源及能力要素的组合配置情况,对于数字政府的绩效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
             其三,数字政府绩效的组态构型具有复杂性特征,呈非对称性分布,这也再次验证了定性
             比较分析法的因果非对称性假设。
                  (三)稳健性检验
                  结合既有研究成果,本研究选用提高一致性门槛 、跨越不同时段 、调整校准分
                                                                      〔 54〕
                                                                                          〔 55〕
             位点 以及随机删除部分案例 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本研究将原一致性门槛
                  〔 56〕
                                             〔 57〕
             提高至 0. 9,组态输出结果完全一致。其次,本研究将结果变量及条件变量的时间范围调
             整至 2019 年,输出组态构型 3 条,与原路径 1、2、5 基本保持一致。再次,本研究将原
             校准分位点中 “完全不隶属”调整至 0. 25,将 “完全隶属”调整至 0. 75,交叉点保持不
             变,输出组态构型 3 条,与原路径 1、2、3 完全一致。最后,本研究随机删除吉林省、河
             北省两个案例数据并按照原操作流程与标准设定进行二次检验,组态输出结果完全一致。
             基于以上检验操作可知,本研究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六、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我国数字政府绩效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
             分析法研究识别了省级层面数字政府低绩效问题的生成逻辑与组态构型。研究表明,我国
             省级数字政府绩效问题具有复杂性特征,受到财政支持、制度体系、公众需求、府际竞争
             以及数字服务能力五类资源能力要素的影响与制约,且不同资源能力要素之间构成多重并
             发关系,其中数字服务能力、公众需求、制度体系的不足对于导致数字政府低绩效问题的
             作用最为显著。作为数字化背景下公共价值理论的关注焦点,政府数字服务供给能力及其
             与公众需求的匹配程度是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的重要因素,关乎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
             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实现。同时,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数字政府治理建设的基础性因素,直观
             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议题上的注意力倾向,为数字政府绩效生成与价值释放提供
             环境保障。除此之外,基于对数字政府低绩效组态构型的分析,本研究共识别出 5 条由不
             同资源及能力要素组合形成的导致数字政府建设低绩效的因果路径。通过对组态构型的深

                  0 ·  ·
                 4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