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41
是 ChatGPT 的训练语料库由使用者共同创造,并未排除各类歧视性内容、极端主义内容
等。当用户输入攻击性的内容时,可能也会影响 ChatGPT 的回答并产生加剧极化的可能
性。政治极化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至多元主义阶段的表现,“多元”及其背后内涵的 “平
等”价值,作为民主社会的主导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
是,当多元走向极化时,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趋势,因为这是一种解构 “中心”的价值
观,其带来的 “离心力”很可能瓦解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基本共识,毁灭政治应有的
“公共性”。
第二,警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助推的 “过多民主”与 “过少民主”。作为高度
用户导向的 ChatGPT 技术,与一种广泛的参与性民主政治趋势相呼应。一方面,生成式人
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自主生成内容。区
别于传统的 “新闻专业主义”与用户生成内容 ( UCG),ChatGPT 的出现代表着我们已经
进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 AIGC)时代,而这无疑将会导致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在公共舆
论场上竞争。在 “人 +机器”的媒介环境下,公共舆论空间将更加复杂和庞大。另一方
面,当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到社交媒体上生成和控制社交机器人时,它所生成的大量内容
和评论本质上却是在信息平台上创造虚假的所谓 “公民的”观点。未来的公共舆论热点
能在何种程度上真正表达公民的声音?这种看似 “太多”但实质上可能反而 “太少”的
公共舆论将对公共性和民主表达造成极大的挑战。在经典的政治学解释里,对过度的公民
参与历来保持警惕。现代化的民主理论强调要将民众的参与限定在一定限度之内;甚至在
一种消极自由的框架之内,将公民视为专业政治的旁观者,将剥离了公民性 ( citizenship)
的 “政治冷漠”视为一种现代性政治美德。“过多的民主”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政治传播
中已经颇为明显的民粹主义风格 。目前政治传播中政治不信任、犬儒主义、相对主义
〔 27〕
加剧,政治简化、肤浅化、娱乐化、业余主义等现象纷至出现,亦是以上 “过多的民主”
导致的负面效应。同时,ChatGPT 对民主的作用还是自相矛盾的,“过多的民主”与 “过
少的民主”可能同时存在。ChatGPT 的 “人机交互”机制可能摒弃了 “人人交互”的多
样性,消灭公共讨论的空间。ChatGPT 可能打造一个公民自我搭建的、超越社交媒体的新
型 “信息茧房”: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 28〕
第三,警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助推的虚假消息泛滥。Open AI 的官网上标有一
条明显的提示语:“ ChatGPT 有时会生成一些听起来很合理但实则错误或荒谬的回答”。在
ChatGPT 发布后的半年中,已有许多人验证了这一可能。ChatGPT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
其训练语料库大多是基于互联网的已知信息搜集而来,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存在着各种偏
差。尽管 ChatGPT 一直强调以 “客观、中立”的立场、“理性”的分析生成 “有逻辑”的
回答,并且以 “通用性”为目标,即对提问与回答的领域并无限制,但其生成内容的真
实性与可靠性并不高。人类在政治领域推进的公共性建构依托的是人类的理性能力,或
者,至少是我们相信人类能够趋向于 “真相”( truth)的理性能力。ChatGPT 制造的虚假
信息可能颠倒公众对公共事务的事实认知,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扩散,干扰了集体理性的形
成,加剧 “后真相政治”的负面影响力,进而构成对目前民主政治的新挑战。
总体而言,ChatGPT 是一个与身份政治相呼应的新兴媒介技术,同时很有可能是一个
加剧这种政治形态的媒介技术。这意味着未来世界向 “多重少数”的聚合方式的发展方
向几乎势不可挡,这一趋势可能造就离心多元化、碎片化,甚至极化的新世界。人类如何
通过政治传播,在捍卫人类基本价值底线的同时,重新建构起一套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危机的智识体系和治理机制,是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例如,与 ChatGPT 相对
应的公共性知识广场的搭建、多元力量共同介入的治理规范建构、公民治理社群建构等,
9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