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54

条为形式,而是披上了一种准科学的外衣,例如经济科学、社会学、政治科学等等。然
             而,在卢卡奇看来,这些所谓的 “科学”无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它们并不能真正地代表人类社会总体性的科学,相反,它们只能以某种历史形态的面貌,
             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只能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与
             其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贯穿人类历史的普遍性规律,不如说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物化表象。那么,我们只能透过历史的棱镜来折射出所谓的社会科学,
             而自然科学也只能在这种物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棱镜下折射出来。换言之,当马克思主义被
             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的时候,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到
             他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之中,并在这个框架下来理解自然和辩证唯物主义。关键在
             于,卢卡奇的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后来影响了不少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无
             论是柯尔施、本雅明,还是法兰克福学派,抑或法国的萨特、梅洛 -庞蒂等人,在一定程

             度上都受到了卢卡奇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本雅明在 《历史哲学
             论纲》用操纵傀儡的侏儒的形象来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时,指出 “历史唯物主义希望,
             在危急时刻被历史单独挑选出来的过去的形象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把它留存下
             来” 时,我们知道,卢卡奇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已经深深地蚀刻在西方马克思主义
                 〔 2〕
             思潮的内核之中。
                  历史唯物主义真的是一个操纵着现实世界傀儡的隐匿的侏儒吗?是否黑格尔的绝对精
             神已经以新的方式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道成肉身?事实上,孙伯!先生在 1999 年出版
             的 《卢卡奇与马克思》中,立足于对卢卡奇的 《历史与阶级意识》和 《关于社会存在的
             本体论》等著作的文本研究,一方面对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上的贡献给出了正面肯
             定,另一方面,孙伯!先生也注意到卢卡奇的 “历史”和 “无产阶级”等概念中潜在的
             唯心主义倾向。可以说,在 《卢卡奇与马克思》一书中,孙先生在马克思的原著基础上,
             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和厘清,进而澄清了卢卡奇的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摒除这些唯心主义成分的基础上,如何结合中国当代的社会现
             实,尤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内

             涵。

                 一、自在之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

                  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给出了一个经典
             的评价:“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
             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在
                                                                                                       〔 3〕
             《卢卡奇与马克思》一书中,孙伯!先生也用这个判断来批判卢卡奇 。我们知道,在马
                                                                                      〔 4〕
             克思那里,费尔巴哈尽管通过感性直观来恢复此岸世界的现实性,但是他的感性直观和人
             的概念是孤立于历史之外的,是一种静态的、缺乏变化的物质形态,在这个静态的物质形
             态上,只是抓住了物质在某个历史阶段上的痕迹,仿佛刻舟求剑的楚人在舟楫上刻下的痕
             迹一样,他没有看到真实历史的流变,没有真正理解历史的内涵,从而将物质概念形而上
             学化。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一度成为 “费尔巴哈派”,但新的世界观的出现,让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中与费尔巴哈的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拉开了距离,走向了一条真实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
                  那么,为什么孙伯!先生的对卢卡奇也有此评价呢?我们需要回到 《历史与阶级意
             识》中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卢卡奇来说,最重要的概念是 “物化” ( Versachlichung),

                  2 ·  ·
                 5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