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43
举措的跃迁,“着力 ‘管’和 ‘治’这个关键” 在党的十八大后更为突出。
〔 17〕
(三)标准提高之变:由规范有序向科学精细转变
从严治党治的是党内突出问题和矛盾。腐败问题是党内存在的最为突出问题,因为一
旦放任腐败蔓延最终必然会导致亡国亡党。但是,党内存在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出在党员干部身上。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的干部,掌握的公共权力如果未能做到权为民所
用,则会产生诸多问题。从严治党必然要治理好干部和腐败问题。在表 1 中,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包含了 “清理”“腐败”和 “先锋”“模范作用”等词,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包
含了 “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 “培养”“政治家”等词,十六大以后是 “反腐
倡廉”“综合治理”以及 “执政为民” “先进性”等词,十八大以后则是 “八项规定”
“反腐败斗争”以及 “革命”“廉洁” “担当”等词,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工
作标准从规范到科学精细的变化。
惩治腐败、培育好干部,才能建设好党,进而办好中国的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我们党及时制止了 “文革”时期的管党治党的混乱局面,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始
步入正轨。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千方百
计增强党员干部党性;另一方面通过严肃党的纪律来纠正不正之风和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
现象,提高的党的战斗力。1988 年 3 月,李鹏在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发挥保证监督作
用》中强调,要 “经常地整顿纪律,经常地清除腐败分子和妥善地处置不合格分子,经
常地吸收优秀分子,经常地发扬正气和抵制歪风” 。以纪律治党、增强党性,管党治党
〔 18〕
话语逐渐规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语境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
新的要求,党加大对干部和腐败的治理。党在坚持干部 “四化”的基础上,对干部培养
提出新的要求,强调培养治党治国政治家。1994 年 9 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
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党在治理腐败上,深化对腐败的认识,梳理
〔 19〕
腐败现象产生根源及其危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遏制了腐败势头。2001
年 9 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
设” 。把干部培养成 “政治家”,腐败治理上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管党治党话语
〔 20〕
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党的十六大以后,党着眼于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出提
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大命题。按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加强干部的培养管
理,要求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保持党的先进性。腐败治理上,把反腐倡廉建设纳
入党建总体布局,构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纪委题为 《持惩防并举,更加注重预防,深入推进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指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做
到为民、务实、清廉。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作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提出拓展从源头
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 。管党治党话语呈现科学化体系化。进入新时代,党统揽
〔 21〕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党方略,夺取和巩固了
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对干部治理上,明确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
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对腐败治理,强调加强党的政
治建设,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
1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