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47
中还伴随着 “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词。尽管 “理论”一词的频率较低导致其在图 1 和
图 4 未能显现出来,但在表 2 中各个历史时期中都有显示。如表 2 所示,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的关键词是 “理论”“社会主义”等,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大以后的关键词为 “中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等。表 2 和图 1 -图 4,共同反映了从严治党话语的根基
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
坚强有力的党来保证,而从严治党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举措,这就为从严治
党话语提供了厚实的实践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
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化,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
大命题,到了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初步探
索,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和相对成熟的经验,以及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的认识不够或
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必然会消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甚或偏离社会主义要求。这
就要求必须从严治党,时刻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把各种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思想清解掉。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大前,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情,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实际相适应。1992 年 10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遵
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 。2011 年 7 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 38〕
立 9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 。在十八大以后,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
〔 39〕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着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达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 。因而,以全
〔 40〕
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2013 年 12 月,中央印发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二一三
———二一七年工作规划》指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
党” 。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严治党的话语总体保持 “从严治党”— “社会主
义”的叙事布局,继续呈现了从严治党话语叙述一贯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的总基调,这也是从严治党话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四)话语立场不变: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强调共产党
〔 42〕
人 “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是党
〔 43〕
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图 1 -图 4 中,“人民”或 “群众”一词在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网络共现图中都有
显现,反映了 “人民”在各个时期从严治党话语中的一致性。如表 2 所示,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包含了 “生活”“致富”“为人民服务”等词,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和十六大以
后包含 “根本利益”“宗旨”等词,十八大以后包含了 “中华民族”“复兴”“民心”等
词。十八大以后展现的关键词似乎与其他时期不同,但是赢得 “民心”“人民”的前提必
然是与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因而,从图 1 -图 4 和表 2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
党话语一直凸显人民立场,满足人民利益需要求的总体特征。十年 “文革”使国民经济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