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121

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提高创新能力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深入
                                                                            〔 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圈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选择。为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缩小东西部之间的 “数字鸿沟”,2015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文批复同意在成都设立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以下简称为自创
             区)。同年 9 月,在西安设立了西部第二个自创区。2016 年 7 月,在重庆设立了西部第三
             个自创区。
                  西部科学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成都自创区和重庆
                                                                                   〔 5〕
             自创区则是西部科学城的核心部分。西安自创区则在关中城市群区域发挥着创新中心的作

             用。 这些自创区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新时代西部地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促进以成渝地
                 〔 6〕
             区双城经济圈、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 “西三角”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 7〕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自创区是否发挥了创新驱动作用?是否切实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呢?若是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推动机制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经济政策研究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如
             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政策在西部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李国平等通过合成控制法得

             出结论:经济区政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性,且
             由于资源、政策等个体差异,该政策对西部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刘瑞明等通过实
                                                                                        〔 8〕
             证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未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政策最终演变为政
             策陷阱。 二是关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政策选择。陈祖海分析了西部产业生态化重组的重要性
                      〔 9〕
             和阻碍因素,最后针对西部的产业背景,提出了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等政策建议。
                                                                                                   〔 10〕
                  关于自创区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自创区的效果评价。
             熊曦等运用 “要素—结构—功能”分析范式,从三个角度入手详细分析了各个自创区的
             创新能力,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自创区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第二,关于自创区的政策
                                                                              〔 11〕
             解读。张威奕通过对 17 个自创区的核心定位、主要任务、建设策略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

             明析了建设的着力点并提出了路径选择建议。 第三,关于各个自创区的特点分析。各个
                                                             〔 12〕
             自创区的政策实施、政策效果具有地方特色,盛明科通过将长株潭区域与东部发达城市自
             创区进行比较,发现各项指标在各区域间差异较大,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综合绩效远不及
             其他自创区。 白义霞的分析显示,天津自创区下 “一区二十一园”的独创性建设强化了
                           〔 13〕
             其科技服务引领作用,该经验对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 14〕
                  综合来看,虽然各个地区的自创区都有了较全面研究,但很少有文献评估自创区对西
             部整体的政策效果。同时,尽管已有研究分析了自创区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 ,
                                                                                                        〔 15〕
             但自创区在不同区域间仍存在政策内容和政策效果的差异,故有必要对西部自创区与产业

             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以 2016 年作为西部自创区政策讨论的时间节点,采用 2011 -
             2020 年西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自创区在促进西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中发挥的作用。

                 二、研究假设

                  假设 1:自创区的建立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在新发展阶段,自创区作为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域,承担着
             创新示范的责任。自创区自我国东部发端,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显示出规模效应。为了达
                                                                                                      1 ·  ·
                                                                                                     1  9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