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41

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马
                                       〔 28〕
             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启蒙与中国文化进步的产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
             基因” 。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担负着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趋向觉悟、觉
                    〔 29〕
             醒与文化 “翻身”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无
                                                               〔 30〕
             论如何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中国式
             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基础,必须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优秀传统文化有
             机结合,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深厚历史积淀与当代
             价值。 尤其要把借鉴、吸收与创新统一起来,处理好传统与当代、源流与本质、多元与
                    〔 31〕
             主流的辩证关系,谨防 “唯传统至尊”而作茧自缚。要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与人们精神
             追求的社会主义文化,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
             的生活方式,促使传统文化融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洪流,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到一
             个新的高度。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具有 5000 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所征服,反而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
             这是因为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
             它克服和突破了极端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精神桎梏,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华
             文化现代化,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与动态发展格局,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文
             化自觉,催生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
             提出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概念。其实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塑造,离不开
             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涵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基质养分。实事求是地说,现代化发轫于西方国家,确实对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
             程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不同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通往现代化,并非
             只有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种选择。譬如,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中国传统的一条新道路,是不同于以往
             任何文明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它确实具有世界的普遍性。
             但是各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的不同,表现在发展道路上便具有实现方式的特殊
             性。“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谋划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审慎地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实
             践创造中国 ‘奇迹’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
                                                  〔 32〕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全面均衡发展的、彰显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
             的文明形态,是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的文明形态” 。现代化并不是与
                                                                                     〔 33〕
             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通过适度调适促使传统文化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现代化具有引
             导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社会制度革新的功能。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
             的不断增强,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将变得愈来愈成熟,愈来愈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
                  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作
             为人类一种先进的文明成果,能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共同危机,提供思想资源、参考
             方案,应当让全人类共享。要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关键在
             于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
             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中
                                                     〔 34〕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熟的标志和体现,是与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撑。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9 ·  ·
                                                                                                      3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