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36
二、建设高标准中国经济现代化
全体人民摆脱贫困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前提。革命导师列宁曾用 “半封建”“半
殖民地”来揭示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离不开对
近代社会性质的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由于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并对
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判断,才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成功地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重大胜利。1956 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也正是由于正确地研判了我国当
时的社会情况,才深刻认识到我国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
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并过上幸福
生活,才作出了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正确判断。然而令人遗憾
①
的是离党的八届一中全会还不到两年,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就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截
然不同的判断,认为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
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的错误结论。毛泽东在党的
〔 9〕
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是主要矛盾” 。这个 “变道”直接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路径,导致党的八大
〔 10〕
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下去,最终酿成了十年 “文化大革命”内乱,致使我国的现代
化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遭遇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对这
②
个历史阶段 “社会性质”和 “社会主要矛盾”的回顾与审视,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党引
领 “全体人民摆脱贫困”、带领全体人民致富奔小康、组织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中国式现代
化战略决策的极端重要性。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思想路线,作出彻底否定 “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面来,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然而
要想真正解决好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尤其是
要解决好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根本、
〔 11〕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唯有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是党执政兴国和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抓手。唯有全体人民彻底摆脱和告别贫困,才是实
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③
新时代的重要根据和重要标志。只有真正弄清楚 “变”与 “不变”的辩证关系,才能在
① 党的八大提出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的决议 〔 N〕 . 人民日报,2021 - 11 - 17.
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
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
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 ‘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
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
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N〕 . 人民
日报,2021 - 11 - 17.
③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
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没有变。”参见: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N〕 . 人民日报,2017 - 10 - 28.
4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