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40
“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是执政党典型的人民公仆形象,党始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至上”就是执政党形
塑和践行根本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执政党在实践中获得的珍贵历史经验。习近平经常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说的就是党的执政理念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把人民的安危冷
暖、切身利益作为党形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高瞻远瞩地
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
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毛泽东在这里,实质上就是公开阐明党的 “人民立场”。
〔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一贯坚持的 “人民立场”始终没有改变,明确把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逐渐把 “人民至上” “人民立场”理论化、系统化和制度
化,把它作为执政党形象建设的关键内容。譬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曾把 “三个有
利于”的判断标准,作为衡量党和政府工作是否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党以更加
深入的方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执政党在人民心目中形象的
好坏,源自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执政绩效的认同和支持。自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
略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抓手,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
执政党形象建设的 “硬指标”。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形象建设
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扮演着 “革命者” “建设者” “改革者” “圆梦者”等时代角色,
但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形象底色始终没有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使命始终没有改变。
四、打造高品味中国文化现代化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以党的代表大会决议的方式,把它确立为党必须
①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党又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创新和发展,并且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为 “民族基因”、“文化血脉”和 “精神标识”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
〔 26〕
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须臾离
〔 27〕
不开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须臾离不开中国文化软实力做精神支撑,必
须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
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世界百
年大党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得天独厚的优势。
②
“文化自觉”就是要 “做到 ‘自知之明’”,“明白它 (自身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
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N〕 . 人民日报,2021 - 11 - 17.
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EB/ OL〕 . https:/ / www. 12371. cn/ 2012 / 09 / 28 / AR
TI1348823030260190. shtml.
8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