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54
人才在百年历程中不断地创造历史、创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伦理学 “以人为本”原则的价值基础。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确立其唯物史观,
并由此建立起解放人类的政治思想时,他们基于的出发点就是 “人”。这正如马克思、恩
格斯曾明确强调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唯物史观这个科学就是 “关
〔 3〕
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紧扣
〔 4〕
“人”、紧扣 “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而展现的,是对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以人
为本思想精神的传承。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他们的心中人民总是至高无上的。毛泽东曾把人民比作
“上帝”,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基、建党之本。1944 年还在抗
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
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邓小平也
〔 5〕
曾深情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早在 20 世纪
〔 6〕
40 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
具备的优良品质。” 为此,习近平更进一步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
〔 7〕
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8〕
在政治伦理的架构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将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 “主体性”的存在,其实质就在于,人相对于物质世界,具有认识和
实践、社会与历史的不可动摇的本体性地位。“人能为本,是因为有了人,这个世界才有
了现实的生机与活力;人能为本,是因为有了人,这个世界才有了存在的实体与价值。”
〔 9〕
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民是社会历史的真正的主人,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不仅
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而且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全部人
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
不是 ‘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
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 10〕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习近平说:“人民群
〔 11〕
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
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又讲:“‘水能载舟,亦能
〔 12〕
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 在 2018 年 3 月就任新一届国
〔 13〕
家主席时,习近平又进一步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
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
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通过对中国人
〔 14〕
民、中华民族的首创精神和实践价值认定,从而肯定人的主体性意义、确立人的本体性地
位。
因此,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政治伦理的价值视角来把握,就是
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为本的发展,就是力求实现中国人民 “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
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的发展,就是为在 21 世纪中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就是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发展,这一发展体现着鲜明的政治伦
理精神,是政治文明的趋势性所在。马克思说得好:“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
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
3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