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56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这一思想建构,既是政治性的,又是伦理性的。其
〔 22〕
政治性指向是,始终不脱离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
念;其伦理性指向是,基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际,替民着想,为民谋利,使民富裕。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就是要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由此,无论从政治的、还是
伦理的角度把握,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以 “民利”“民富”作为
其规范行为和伦理实践的。
正是在饱含坚持民利、实现民富的发展理念中,习近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描绘出
21 世纪最为壮阔的现代化愿景,汇聚起一个国家民族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
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更是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的新时代。14 亿中国人民全面建
〔 23〕
成小康社会,从所应享受的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
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到上学就业稳定、人格尊严保证、个体事业成功、人生价值实现,
每个人正朝着梦想不断努力。坚持民利、实现民富已经成为一个现实。
由此看出,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体现的政治伦理规范精神,始终
是同 “民利”“民富”紧紧相连的,力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通过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地使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最
大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安康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
于世界的东方。
三、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 “民有”“民享”的政治伦理
价值诉求
“民有”“民享”是人民幸福生活获得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
好憧憬。“民有”,即人民对其私人财产的所有权限,就是人民大众充分获得物质利益和
精神利益的权利;“民享”,即人民对其私人财富的享有权限,就是能够使人民大众充分
享受到物质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利益的权利。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耀
眼的政治伦理精神,就是无时无刻不深含着对 “民有”“民享”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政
治伦理的价值诉求。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表现出 “民有”“民享”幸福生活的价值诉求。早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希望和憧憬的美好未来,就是实现 “民有” “民
享”。方志敏烈士在 《可爱的中国》中就曾如此描述他心中的美好愿景:“中国的面貌将
会被我们改造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
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
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
地!” 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也就是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 “民有”“民
〔 24〕
享”幸福生活的获得而战斗而牺牲而奉献的历史;就是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中国人民对物质
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权利获取,最大限度地让中国人民有权利充分享有物质经济利益和精神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