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126
为,这导致实际风险 ( target risk)与感知风险 ( perceived risk)不一致。
治理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的复杂性意味着:不能确保管理将会按照预期发挥作用。这是
因为并不能准确预期行动者将如何反应、不同反应行为将如何互动、行动者将如何根据不
断变化的环境调整行为。因此,并不存在一种简单方式来预期管理效果,就复杂性效应而
言,甚至很难预期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因为各种力量的运作能
够使治理系统走向均衡。尽管管理目的是封锁行为体的非预期性行为路径,但行为体往往
会另觅他路,甚至许多行为体的动机或机遇也会发生变化,而导致行为很可能会朝意料之
外的方向发展,而且会经由相互联系和复杂互动而产生复杂性效应。
四、应对复杂性效应的行动逻辑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复杂性这一事实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不但不可能减弱或消
失,反而将越来越突出。这是因为,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社会中,与社会的发展伴随
着的是各种社会组成要素的流动和相互渗透。社会要素的流动与渗透打破了要素之间的传
统边界,使得各种要素混杂在一起。针对任一要素的治理,均可能由于导致其它要素的变
化,并进而导致预期治理结果出现偏差。例如,通过禁止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上路来解
决交通拥堵问题,便可能由于导致私人轿车需求的大量增加,而削弱了治理的效果。因
此,对于治理理论研究而言,复杂性这一事实是无法回避和忽视的。复杂性视角的引入则
可以弥补以往研究局限性,为传统的治理研究提供有效的补充。而这正是复杂性效应在治
理系统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一)对复杂性效应进行预判
由于治理系统内部众多变量相互作用,因此非预期结果大量存在,而且达到某一目标
的直接路径常常会通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复杂性效应很难被准确预估到。对于变革来说,
这似乎是消极的结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复杂性效应的存在未必会削弱积极行动。尽
管达到目标没有直截了当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社会生活领域的现
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虽然所有的事物都有联系,但某些事物比其他事物有更多的联系。
实际上,没有人类干预的治理系统是不存在的。没有哪片森林不曾被人类行为所触及;
“未受干扰之生态”的概念没有意义;甚至———或尤其是———最纯粹的 “自由市场”,也
不过是人类持续操控的产物。即使人们有这样的意愿, “让自然界自行其是”而不受干
扰,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实际上,治理系统中许多行为是可以根据对复杂性效应的预判作
出调整的。正如卡尔·弗里德里希 ( Carl Friedrich)曾解释到,“我们对权力的理解不得
不包括 ‘有关预期反应的法则’———人们之所以看起来能够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只
是因为他们根据对他者所予的预期调整了他们的诉求” 。
〔 30〕
尽管治理系统总是处在运动之中,但是治理系统的自由度并不是无限的。排他的选择
可以限制 (即便不能消除也要缩小)非预期结果产生的可能性。行动者可以通过预测他
者可能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非预期结果产生。尽管许多不理想的结果是无法预料
的。但是,如果人们认为决策者不采取特别措施就可能导致预期结果发生,那么这就会导
致人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预期结果发生。这就是阿伦·利普哈特 ( Arend Lijphar)对
于 “许多国家尽管 (或者说实际上是因为)存在容易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却能保持稳定”
所作出的相应解释。这里的基本动态就是 “困境激发斗志” 。如果人们相信只要勤奋努
〔 31〕
力就可以应付危险,那么这种预期就会导致人们去努力克服它。例如,为什么对全球饥荒
的种种恐怖预报迄今没有变成现实,一项研究认为原因就是这些预报 “的结果是形成了增
加食品产量的巨大努力” 。可见,“利普哈特效应”有助于使危险局势转变成安全局势。
〔 32〕
2 · ·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