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33
有党员认真进行教育,使其明确作为共产党员的标准,充分地去教育、改造和提高党员的
思想意识。整风和整党运动通过对所有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整理基层组织队伍,提高
了党员的组织修养,保持了党的纯洁性。第二,对于贪污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
系列整风运动,要求党员加强纪律修养。1950 年,党中央号召开展整顿领导干部作风问
题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历时三年,对全党党员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
1951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发出 《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
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自此开展了一场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 “三反”运动。 “三反”
运动以发动群众、大张旗鼓的方式,有力打击了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警示广大党
员要注重作风建设,大幅提升了党员的纪律修养。1957 年整风运动延续了反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宗旨,采取开门整风的方式,号召党外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建言献
策,帮助党员端正作风、严守初心。整风运动与 “三反”运动表明了党对掌握执政权力
下党员干部纪律修养的重视,也说明加强纪律修养对经济领域影响渐深的特点。
(三)发展阶段 ( 1978 - 2012):作风为重点的党性修养攻坚期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环境使党性修养的任务更加艰巨。邓小平深刻指出:“发
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发展起来以后,党内问题集中体现在不正风气上。
〔 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建国初期就早已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再度出现了。” 党正确
〔 9〕
认识到党风问题对党的领导至关重要。追求实惠而放弃理想、计较私利而不顾人民的不良
风气严重阻碍党对社会风气的引领,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陈云在中央纪委检查委
员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作风修养成为
〔 10〕
党性修养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后,党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党员的作风修养。第一,依靠人民力量整治不正
之风。党中央极为重视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作用。1980 年,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明确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人民
〔 11〕
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利益主体。人民群众有权对党
风不正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使其受到法律和纪律的处分。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接受人民
群众的监督,并通过人民监督端正党员作风。第二,依靠制度力量加强廉洁之风。邓小平
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
搞法制靠得住些。” 1982 年,党召开了十二届二中全会,大会决定从 1983 年下半年开
〔 12〕
始,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党的组织和
思想路线,并号召全党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使党成为领导经济发展的坚强核心。1994
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特别注
重制度建设。第三,依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善党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党一贯倡导
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升党性修养的突出经验。为应对党员中的不良风
气,江泽民在 《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锻炼 》中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
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决定,
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2004 年,胡锦涛在十六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
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就是在理论上求真、在实践中务实、在实干中提升党员的各方面修
养。2009 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指出党员干部 “加强党性修养,树
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 13〕
(四)创新阶段 ( 2012 至今):规矩与修养相统一的党性修养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 “四大考验”和 “四大危险”更加复杂严峻。考验和危
险之下的党性修养任务更加艰巨。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保证党性修养与党内
规矩相结合,是新时代党性修养的鲜明特点。
修养是德性要求,规矩是刚性约束。“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
2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