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26

遭遇重大挫折。
                  “二为”方针曾在革命时期对党引领文化建设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党未
             能根据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对 “二为”方针做出相应调整,导致理论在指导实践上显现出
             历史的局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正确决策。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深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在全党得以恢复。在党对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1980 年 7 月 26 日 《人
             民日报》发表题为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曾经被高度教条化的 “二为”方针被更新为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精神与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在
             改革实践中的重大发展,成为贯穿改革开放时期党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新的 “二为”方针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需要,体现了党的文化理论的成熟,充
             分释放了全社会文化发展的蓬勃活力,推动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进一步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重新
             获得应有的地位,文艺的审美价值得到确立和尊重,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公共文化迅猛
             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活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文化蓬勃发展的生动格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的成熟与 “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坚持 “二为”方针的基础上,提出
             了 “坚定文化自信”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极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
             题,极大增强了党对文化建设的理论引领,是新时代党推动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行
             动指南。
                  文化自信的提出把握和回应了世界历史出现的重大转折。当前中国正站在世界历史发
             展的关键节点上,“世界之乱”与 “中国之治”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
             本背景: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衰退与发展低潮;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正
             在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一些西方国家
             出于自身国家利益需要、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及意识形态偏见,不断制造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试图否认中国道路的合法性;同时,国内却有一部分人丧失精神独立性
             和自主性,在精神上迎合西方,陷入精神自卑的泥沼。为了更好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
             必须讲清楚中国道路的道义基础及价值信念,从文化观念上对中国道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进行整体论证,消除外界对中国道路的误解与偏见,并在精神上完成自主性的建构,从而
             更加充分地利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将文化建设纳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
             性、全局性问题中,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思想,“坚持不忘
             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文化自
                                                                                              〔 8〕
             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
                                                         〔 9〕
             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
                                                                                                〔 10〕
             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系列重要论
                                                                                     〔 11〕
             述将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将文化自信放在 “更基础、更广
             泛、更深厚”和 “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地位上加以界定,表明文化自信作为深
             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理论上形
             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极大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化自
             信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理论主题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开启了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的历史进程。
                                                                                                       5 ·  ·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