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22
基础上,正确制定方针政策,而后通过工作实践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中国共产党
在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民本思想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确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以
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建党之初我们就将人民至上高扬于前进的旗帜之上,从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到 “两个先锋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这些指引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方针无不体现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
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我们党能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根本动力在于,始终站
在人民立场、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
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朝向正确的方向。中国梦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梦
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凝聚力量、
赢得人心,才能推进国家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实践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目标,必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需求为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工作的全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坚
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
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
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就是要坚守人民情怀。要通过群
〔 15〕
众路线教育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使全党在思想上形成以人民为中心
的共识,从而将意识形态工作的着眼点真正落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来。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就是要落足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与需求。通过实际调研搞明
白、弄清楚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效能
解人民生活之困,解人民思想之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
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
对象,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引擎动力所在。我们要在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地位与权益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吸纳到工作之中,依靠人民群众的
首创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前提
下,以人民对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注重人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汇聚集体智
慧,助推工作的深化。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面对如何正确认识与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实践中始终牢牢握紧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主线,创造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断。在意识形态工
作的发展中,我们一方面不断挖掘原有理论与话语体系中的合理性因素,实行借鉴性地吸
收,维护意识形态工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要求,在意识形
态工作中进行创造性处理,保障其时代性与先进性。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只有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实现与时俱
进。意识形态工作时代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一是要突破传统思维,实现理念创新。要充
分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
要矛盾,意识形态建设要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开展工作;根据执政需要、目标需求、经济状
况、时代环境,在落实好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形成多方参与、多部门联动的意识形态工作
机制。二是要做到兼收并蓄,实现内容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有其根
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源,体现着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另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文化之源,体现意识形态的民族特质。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实践,注重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吸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