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18
帝国主义与反动派对社会主义的抨击,对内批评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的错误思想。
〔 5〕
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要看到关于意识
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激烈的,我们要善于斗争,在文中毛泽东郑重提出了 “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认为构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二
〔 6〕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阐释。认为以马列主
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积极的助
推作用。1958 年 1 月,毛泽东在 《工作方法六十条 (草案)》进一步强调,在经济和技术
工作中只有以思想和政治为统领才不会走弯路、邪路。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20 世纪六七
〔 7〕
十年代,基于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把握,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出发,跳出按国家制度与意识形
态划分世界的固有思维,提出了 “三个世界”的理论,为中国的发展建设营造了良好的
环境。
在一段时期,方针、政策的偏差不仅阻碍了意识形态自身工作的进步,也对经济建设
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就当时的形势来看,意识形态工作在某些领域坚持与资本主义和封
建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不懈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社会主义
矛盾学说的创立,推动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方案……这些正确的做法和探索性的尝试为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四)转型探索 ( 1978 年 - 1992 年):解放思想和服务经济建设
为了纠正 “文革”期间的错误,1978 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 《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 “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
〔 8〕
终被重新确立。但思想解放不意味对原有体系的全盘否定。解放思想应在何种范围内进
行,党中央给出了底线和边界。一方面是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本人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
地位。1981 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认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
要看全局,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一客观的判断,对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做到了
澄清与纠正,避免了思想混乱状态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针对改革
过程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思潮和意识形态工作弱化的现象,邓小平同志提出在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动摇。后来又强调,不可只埋头于经济建设而
放松思想建设,要旗帜鲜明搞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撤除了思想藩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意识形态建设逐步围绕工作中心有序展
开。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后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头
等大事,一切工作要围绕、服务这个中心。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一是讲清楚了 “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同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力地回击了一些人对于改革姓 “资”还是姓
“社”的质疑。二是致力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曾提及,“如果在一个很
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
性” 。在改革初期,就率先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 9〕
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评价一切工作的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是
注重国家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邓小平认为,培养 “四有”新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
任务,提出科学技术和道德理想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文革”结束以后,面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大失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7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