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123

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规避环境中对其不利的因素,而制度环境不同也会导致
             企业采取差异化的对待方式。党组织对企业绩效发挥的效力会因为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展
             的程度有所不同,因为一个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面临的所有制歧视等意识形态的区
             别对待会更弱,同时政府直接掌控的经济社会资源也较少,企业对于非市场行为的依赖也
             会减弱。所以,我们可以估计到党组织对民营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会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
             地区作用更大。已有的调查分析表明,中国内部的各省份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存在着很大的
             差异,这为我们考察制度环境的差异对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无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并
             且,不同于党员身份需要经过严格的重重考核,企业设立党组织的条件只需要达到企业内
             正式党员人数三人以上即可申请设立,而且是受到 《中国共产党章程》鼓励的,所以设
             立党组织的企业并不意味着自身的绩效或者规模就一定优于未设立党组织的企业。如果存
             在这样的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可以进一步推测这些设立党组织的企业在市场化和产权制度
             更加完善、成熟的地区应该有着更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恰恰相反,设立党组织的作用
             在市场环境更差的地区作用更大,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在考察企业设立党组织对民营企
             业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时,不会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假
             说———H2: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基层党组织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越强。
                  大量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获取政治身份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民营企业通过设立
             党组织而与政府建立了法人之间的直接、正式关系,这种组织制度层面的联系可能比民营
             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带来的便利之处要更为社会认同和允许。当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后,
             企业对于企业家个人政治身份的依赖性就有可能减小。而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便需
             要寻求其他方式与政府建立联系,为企业发展争取条件。民营企业内的党组织建立与民营
             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三
             个研究假说———H3:在同等条件下,建立党组织与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在影响民营企业
             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使用了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
             局、中国民 (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 《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于 2012 年进行的第
             十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该数据不仅反映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动态,据此做出的政
             策建议都会通过相应渠道提供给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同时也为统战部、工商联、工商局
             自身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料,已经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第十次调查依据随机
             抽样原理按当年全国共有私营企业户数的万分之五比例抽样,共调查了 5073 家私营企业。
             本文按照以下原则对原始样本进行了剔除:一是剔除了资产负债率小于 0 和大于 100%的
             不正常样本;二是剔除了关键变量不合理和缺失的样本。共得到 2342 个样本。反映地区
             制度环境的指标采用樊纲、王小鲁、朱恒鹏编制的 《中国市场化指数》,该指数是文献中
             采用甚广的反映地区市场制度发育差异的数据,本文采用滞后一期 ( 2010 年)的市场化
             指标数据可以缓解内生性问题。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本文考察党组织这一企业内在组织架构对企业经营是否会有影响及
             其作用机制。借鉴张建君、李宏伟 ( 2007)、陈东 ( 2015)的做法                                 〔 16〕〔 17〕 ,考虑到不同的企
             业追求的目标不甚相同,对于大企业而言,企业利润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对于民营企
             业的主体部分,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则大多追求的是企业的成长和扩大市场规模。按照
                  2 ·  ·
                 1  2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